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二十七章 楊震的固執(1/3)

作者:風雪雲中路字數:7124更新時間:2022-06-28 08:39:27

    自進入會戰準備階段開始,盡管總部盡了全力調配幹部,想辦法調整編製。關內兄弟部隊,想盡辦法補充新兵。但在楊震固執的不肯降低標準的要求之下,到此次會戰之前也隻擴編了六個步兵師。

    因為對於楊震來說,他要的是那種無堅不摧,拉出去就能打硬仗的部隊。而不是建立在沙灘上,一個浪頭打過來就灰飛煙滅,沙子堆起來的部隊。在這一點上盡管知道可能要承擔的壓力有多大,但楊震也是堅決不肯妥協的。

    楊震在某些人眼中過於苛刻的標準,讓抗聯即便是經過了將近大半年的擴編,兵力依舊不能說滿足要求。可楊震寧願在兵力使用上,就這麽緊巴巴的,甚至是有些捉襟見肘。寧願就這麽精打細算,也堅決不同意降低任何的標準。

    為了在兵力緊張的情況之下,滿足兩線作戰的要求。楊震和郭炳勳在兵力使用上,精細到了每一個團,在坦克部隊的運用上甚至到營一級。但無論計算在精細,同時在相距幾百公裏的兩線作戰,並同時承擔兩個主戰場,對於抗聯來說還是有些不堪重荷。

    在這種情況之下,楊震與郭炳勳經過慎重的考慮,以及反複的沙盤推演。還是決定發揮自己坦克數量與性能,皆遠遠多於關東軍的優勢。以及遼河中部平原、低山丘陵,適合發揮坦克作戰的地形。在整個冀中作戰期間,在東北戰場上這個采取以攻代守。

    但在全部兵力一分為二的情況之下,東北戰場留守的整體兵力,相對於關東軍來說還是不足。尤其是在主要兵力,都要放在更適合坦克作戰的四平以南,鐵嶺以北的中長鐵路沿線,相對狹長地帶情況之下,地形複雜的東部山區整體兵力不足。

    所以楊震在幾經考慮之下,采取了一反常態的戰術。在東部山區采取這種淺縱深與大縱深穿插,相互結合的戰術。在更加適合坦克作戰的西線,也就是遼河以西的康平、法庫正麵,采取防禦態勢。

    並在戰前,專門將準備用於東北戰場東線的參戰部隊,拉到了通化一帶的山區,進行長達三個月的戰術合成演練。在戰術演練階段,所有能設想情況都經過反複的演練。尤其是針對東部山區特殊的地形,日軍可能會采取的伏擊戰術,都經過了專門的演練。

    經過苦心訓練不僅部隊山地穿插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針對遼東山區特殊地形,也拿出了一套相當詳細的戰術。並專門調整了部隊的武器裝備,增加了重迫擊炮的編製,使之更適合東線的戰術要求。

    選擇的坦克類型,也是從抗聯裝備的多種坦克之中經過苦心比對,以及在德軍裝甲兵軍官的建議之下,才最終敲定的美製M三型輕型坦克。盡管德國軍官以及抗聯的裝甲兵幹部,都認為這種坦克性能,主要是火力與裝甲防護力比德製三號坦克要差的多。

    特別是外形過於高大,使得目標過於明顯。在山區地形上,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弱點。日軍如果在製高點設置觀察哨,很遠就可以發現機動的這種坦克。而且其不良的觀察視線,在山地作戰也會影響到火力發揮。

    但是這種美製輕型坦克,馬力大、越野能力強,行駛速度相當的快。雖說這外形有些過於高大,顯得很晃眼。可三十一度的爬坡能力,不僅在山區地形上使用坦克作戰至關重要,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弱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