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六十四章 江淮戰役(一)(1/3)

作者:風雪雲中路字數:7258更新時間:2022-06-28 08:40:56

    西方的基層軍事教育,軍校隻是承擔一部分。戰時軍官的補充,除了軍校培養出來的人才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依靠大學後備軍官訓練團,以及從優秀士官之中選拔軍官。而國內在這一點,至少在短時間還是無法彌補的。

    日本人的最基礎軍事教育,應該說做的相當不錯。至少在戰爭初期,他們後備軍官的水平還是相當高的。即便是到眼下窮途末路階段,後備軍官的水平也不差。但是他們過於區分軍官與士官之間的差別,那些經驗豐富的士官,百分之九十九隻能一輩子都當士官。

    寧願選擇那些沒有任何經驗的,突擊培訓的軍官,日本人也不願意從大量經驗豐富的士官之中選拔軍官。這就是日本人在軍官培養方麵最大的失誤。但這並不說明日本式的軍官培養理念,就真的一點無可取之處。

    盡管蘇式的軍事教育體係,劃分的有些過細,並不有利於一個基層指揮官全麵能力養成。至少在團一級以下部隊,甚至師一級的各級指揮員,也隻能負責自己的兵種指揮。但畢竟在符合自己國情的基礎上,滿足了部隊最基本的需要。

    他們更注重的是在合成部隊階段最基礎編製,也是中級軍官與高級軍官銜接最關鍵的團一級,以及團以上軍官的合成培養。在國內教育水平還遠不如,當初國內戰爭剛結束的時候蘇聯情況之下,這個體係至少在短時間之內,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

    而且郭炳勳也知道,楊震盡管支持自己去搞教育,但是不會同意自己去擔任一個步兵學校的校長。事實上作為抗聯的參謀長,很清楚抗聯軍事幹部培養弱點的郭炳勳,也不得不承認楊震的這個著眼點很準確。沉思了好大一會,郭炳勳最終點了點頭。

    郭炳勳的最終點頭,讓楊震暗自鬆了一口氣。郭炳勳要在戰後去搞軍事教育這一點,楊震還是很支持的。但郭炳勳心中想著什麽,楊震也大致能猜出來。畢竟是西方著名軍校出來的高材生,對於那個培養出法國最著名的軍事統帥的軍校,教育模式還是很信服的。

    自己這個最得力的助手想去要辦軍校,楊震還是很支持的。建立正規的三級軍事教育體係,也是楊震一直追求的。但郭炳勳的想法,在楊震看來卻是很不現實。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國內是沒有那個基礎的。

    楊震提出以蘇式軍事教育為基礎,加上部分的日本軍事教育理念,這無疑相當符合國內的現狀。借鑒各方麵,包括自己敵人的優點,在加上關內外的實際情況與經驗,拿出一個符合自身特點的軍事教育體係和理論,這是關係到全軍未來發展的戰略性問題。

    而郭炳勳雖說有些理想化,但是無論是能力還是眼光都是有的,這一點楊震很清楚。而且在軍事教育體係上,楊震也不讚同全盤的蘇式化。蘇聯的軍事教育體係,雖說更符合中國的國情,但自身的缺點也在哪裏擺著。

    軍事教育體係過於死板,劃分的也是過細。就像蘇軍之中大量存在的,培養機槍排長的機槍學校,楊震就不是很讚同。這些基礎的東西,完全可以並到步兵學校去培養嘛。還有蘇聯人的軍事師範學校,楊震也不是很同意。

    各個兵種專業從基礎的兵種指揮學校,到培養本兵種高級指揮員的兵種學院,這就有些過於繁瑣了。雖說日本人是自己手下敗將,但至少軍事教育體係的某些方麵,楊震還是很欣賞日軍的教育體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