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八章 輸的徹底(1/3)

作者:驍騎校字數:7316更新時間:2022-07-02 20:20:28

    清軍最擅長的就是野戰,聽說明軍主動出城邀戰,多鐸大喜,擊鼓聚將,率軍迎敵,兩軍在距離近江城十裏外的曠野上擺開陣勢,準備廝殺。

    明軍隻有五千人馬,其中騎兵隻有五百人,有甲的士卒兩千人,其餘都是剛入伍沒多久的民壯,武器也不精良,旌旗數量也不夠多,隻有每個營頭前麵的認旗,但士氣高漲,絲毫不怵,每個士兵臉上都帶著興奮之情,仿佛不是來打仗而是來撿戰利品的。

    清軍大陣後方,一片小山坡上是多鐸的臨時指揮所,豫親王坐在傘蓋下用荷蘭進口的千裏鏡瞄著明軍陣列,距離太遠看不真切,但是他能感受到明軍的氣勢不弱。

    多鐸從十六歲開始上陣殺敵,打了快二十年的仗,和明軍打,和蒙古人打,和朝鮮人打,可謂經驗豐富,對陣的時候敵人什麽成色他用鼻子一聞就能知道,就算再厲害的軍隊,廝殺前也會有恐懼緊張的氣氛蔓延,可是這支明軍似乎並不恐懼。

    這並不奇怪,有神仙護佑嘛,這些愚蠢的漢人,隻知道自家有神仙,不知道大清有薩滿,有海東青,待會兒夠他們喝一壺的,多鐸瞥一眼空中,海東青的身影隱藏在雲中,有神雕在,他勝算在握。

    清軍出動了兩萬戰兵,排在前麵的一萬五都是投降的明軍,這些人隻配當炮灰,五千清軍鐵騎在後麵督戰,待漢人們自相殘殺的差不多時候再殺出來決定勝負,入關以來的曆次戰鬥都是這樣打的,屢試不爽。

    兩軍的最前沿隻隔了一箭之地,煙塵中能看到對方的麵孔,清軍漢八旗的士兵們還穿著明朝的盔甲,拿著明軍的製式武器,連軍官的認旗都是當初的,唯一變化的是發髻剃了,改成了醜陋的金錢鼠尾,他們一點也不害臊,反而聒噪著辱罵對麵的同胞,讓他們趕緊受死。

    明軍和他們對罵,連十八代祖宗都罵完了,但雙方都不敢發動進攻,就這樣僵持著,隻是偶爾用弓弩互相射一陣。

    多鐸吸取了吳三桂失敗的教訓,沒用騎兵打頭陣,而是以重步兵開路,長牌火銃強弓硬弩,身披重甲的士兵組成龜殼陣,仙人再厲害也是一個人,難免顧此失彼,哪怕用命去填這個窟窿,多鐸也填的起,他的計劃是不惜人命,用十個百人龜殼陣拖住仙人,然後騎兵迂回攻擊,其他明軍不足為慮,肯定瞬間擊潰敵軍,到時候大局已定,仙人也扳不回來。

    再說,還有海東青呢。

    高空中的海東青一直在注視著明軍中軍位置,駕馭神雕的是阿布凱的精魄,在這個高度整個近江城以及周邊一覽無遺,所以軍隊的部署調遣盡收眼底,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往往靠部署伏兵、預備隊來決勝負,明軍在側翼就部署了一支兩千人的輕騎兵部隊,想來這才是殺手鐧。

    阿布凱冷笑,因為他看到了劉彥直,這廝拿著他的招牌武器流星錘,就藏在騎兵隊伍中。

    海東青一展翅膀向北飛去,來到多鐸指揮所上空盤旋,鳴叫了兩聲,這是他們約定好的聯絡信號,多鐸會意,仰天大笑:“雕蟲小技爾,傳令下去,前軍推進。”

    螺號齊鳴,戰鼓擂擂,漢八旗重步兵開始向前移動,近江明軍一陣騷動,他們沒想到敵人居然敢主動進攻,片刻的慌亂後,明軍開始射擊,火銃和弓箭齊發,因為距離較遠,箭矢落在盔甲上叮叮當當一陣亂響,火銃的彈丸不知道飛到哪裏去了,給清軍造成的損失極小。

    清軍領隊的將軍是立了軍令狀的,今天就算他的人馬全部死光也得打下去,否則項上人頭不保,清軍都是有經驗的老兵了,見對方一輪火銃發射完畢,重新裝填需要時間,趁機向前快速推進,明軍火銃手慌裏慌張裝填著**和鉛彈,弓箭手的速度快些,再次搭上箭射出去,距離尚遠,仰射即可,不追求命中率,要的是覆蓋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