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58章 朝廷大事(2/2)

作者:任國成字數:4502更新時間:2022-07-08 17:05:23

    然而,就連崇禎都對吳三桂抱有幻想,認為他迫於無奈才借兵剿賊,不是真的背叛大明。在崇禎心裏,闖賊要遠比滿韃更可惡。滿韃隻需要些子民財產就會退兵,而闖賊可是要奪去他的江山的。

    北京城破,皇後自盡,三個皇子至今下落不明,這已經是崇禎心中永遠的痛。他恨闖賊恨的痛徹心扉,所以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在崇禎心裏一點都不可恨,相反崇禎對吳三桂還有絲絲的欣賞和感激。若是沒有吳三桂借滿韃剿賊,闖賊在北方站穩腳跟下一步肯定是出兵南伐,自己又如何能夠安穩的坐在南京?

    既然吳三桂是忠臣,自然不能寒了忠臣之心,朝廷經過商議之後,決定派兵部侍郎左懋第、前總兵陳洪範、兵部值房郎中馬紹渝三人的代表團前往北京。

    一是向吳三桂宣旨,封其為薊國公,世襲罔替,並發白銀五萬兩、糧食十萬石犒賞關寧軍,由太仆寺正卿沈廷揚督率船隻運送。沈廷揚曾經督率過海路漕糧運送,經驗極為豐富。

    使團的第二個任務就是和滿清朝廷商議,商談聯合剿賊事宜,並試探滿清的底線,看其是打算占據大明的疆土還是和以前一樣撈一筆就走?看看能否通過談判讓滿清歸還北京,為此付出一些銀兩財富也不是不可以。

    朝廷的第二件大事自然是處理福王之亂善後事宜,福王被抓,一眾從犯相繼落網,是時候給這次叛亂畫個句號。

    內閣經過商議奏請崇禎同意,決定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個部門共同審理福王叛亂之事,錦衣衛衙門負責監督協助。蓋因福王之亂影響極大,審理的規格極高。

    其實福王之亂事情極為簡單,處置起來也不複雜,福王以莫逆之罪無可辯駁,按照寧王之亂先例,福王朱由崧處死,除福王之藩。

    福王之亂主謀馬士英已經自盡,其家人男的發配軍前效力,女的發教坊司為奴。主謀太監盧九德,除以淩遲刑法。

    忻城伯趙之龍、誠意伯劉孔昭,參與叛亂之舉,均處死,抄沒家產。

    然而在魏國公徐久爵以及其他勳貴的處理上,審案人員發生了極大分歧。

    右都禦史李沾堅持認為徐久爵並未參與福王之亂,平南侯對徐久爵的處置有失公允,應該宣判徐久爵無罪。

    刑部尚書呂大器卻認為徐久爵在福王登基之時選擇了服從,也許其是迫於福王的兵威,但為人臣子者不能效忠君王屈從叛逆,本身就是背叛,再加上徐久爵在平南軍攻城時,響應福王號召出錢招募了一些鄉兵,所以其並非無辜。

    在福王登基之時,呂大器是少數沒有選擇屈從之人,所以有底氣說這話,但是在其他官員看來,若是因為屈服就被定罪,那朝廷大部分官員都有罪了,若是選擇了處置徐久爵,他日也可能以同樣的理由處置自己。所以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官員都極力反對處置徐久爵。

    雙方發生了極大的分歧,審案陷入了僵持。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