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一十六章 孟子、子思子(2/3)

作者:皇叔劉司馬字數:8186更新時間:2022-07-10 18:10:03

    石破天驚,簡直是石破天驚,很多人都猜到了劉瀾肯定會語出驚人,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居然說出這麽一番歪理來,這簡直就打破了所有人的邏輯,讓人頭暈目眩一時間連反駁的聲音都沒有出現。

    不是他們不想反駁,而是因為劉瀾能把子思孟子生卒年說的詳盡,他們卻不能,很多人開始從生卒年上尋找劉瀾的紕漏,但卻發現,他說的毫無漏洞。

    然後這位之前被嘲笑為連孟子都不知道的男人卻根本不給任何人提出質疑的機會,就算是為今日準備了許多的辛評也一樣,真正的打蛇隨棍上:“《史記?世家》雲:“子思年六十二。”孔子卒在周敬王四十一年,伯魚先孔子卒已三年。向使子思生於伯魚所卒之年,亦止當在威烈王三、四年間。乃孟子實生於烈王四年,其距子思卒時,已相去五十年之久。又謂:魯繆公嚐尊禮子思,然繆公即位在威烈王十九年,則《史記》所雲“子思年六十二”或是“八十二”之誤。若孟子則斷不能親受業也。予隻以《孟子》本文計之,梁惠王三十年,齊虜太子申,則孟子遊梁,自當在三十年之後。何則?以本文有“東敗於齊,長子死焉”之語也。然孟子居梁,不二三年,而惠王已卒,襄王已立。何則?以本文有見梁襄王之語也。乃實計其時,梁惠王即位之年距魯繆公卒年,亦不過四十年,然而孟子已老,本文有“王曰叟”是也。則受業子思,或未可盡非者與?

    劉瀾在時間上徹底否決了孟子子思子師生關係,要知道就算今人錢穆先生所考的孟子生年上限公元前389年計,上距子思卒年下限公元前403年尚有十四年之久。因此,依據子思年九十二的說法,子思、孟子仍時不相值,就更不要提六十二了。

    當然我在這裏否認孟子受業於子思之說,必然有眾多學子承認孟子受業於子思門人之說,不管是前輩孔鮒著《孔叢子》劉向作《列女傳》劉歆作《七略》還是趙岐皆言孟子親受業於子思,諸位都乃本朝大家學者,他們眾口一詞,恐亦有其相當的根據。如果把他們的說法都歸之於齊東野人之語,某是不信的。

    那麽問題也就來了,既然孟子與子思子相距數十年,為何各位大家又眾口鑠金都言孟子親受業於子思子呢?小子便鬥膽猜測《子思子》、《孔叢子》所載的那位姓孟、名軻、字子車的儒者,並不是孟子,而是一位與孟子同姓名的子思弟子。

    大家會想了,會有這麽巧麽?想必大家都知道曾子,那麽《戰國策?秦策》曾子殺人一文必定盡知,從中我們可知同姓名者自古就有絕非本朝特例,所以子思子曾有一個和孟子同姓名的弟子並被後人誤認為孟子,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對此判斷最強有力的旁證則正是來自趙岐大家的《孟子題辭》。趙岐大家的《孟子題辭》為早期治《孟子》的頭號權威,其說自難置疑。而且趙岐仍然健在,三君後碩果僅存的大家,其言辭自然無法指摘。

    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孟子?公孫醜上》雲:“乃所願,則學孔子也。”我們從中體味其意,孟子是說他並未學於孔子嫡係門徒。“乃所願”者,表示“學孔子”之事為虛擬。對此,《孟子?離婁下》有更明確的記載:“孟子曰: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大家趙岐為之注曰: 我未得為孔子門徒也。淑,善也。我私善之於賢人耳。蓋恨其不得學於大聖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