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成婚(1/3)

作者:皇叔劉司馬字數:8500更新時間:2022-07-10 18:14:45

    一場大戰,徐州算是徹底安寧,劉瀾也獲得了丹陽郡,內外穩定,有些拖了已久的事情自然不能再拖了,趁此機會,返回徐州城的劉瀾準備為張飛、趙雲二人的大婚做準備。

    回到闊別已久的州牧府,進入後院,發現都快不認識這裏的景色了,甄薑修建了一處湖泊,進入內府第一眼就能夠看到河道縱橫,在河道之上,搭著數座石橋,通往各處園舍,而園舍也經過重修,鱗次櫛比,水、路、橋、屋渾成一體,尤其在徐州倡導縮衣節食後,湖泊魚池內也不再養那些觀賞的錦鯉,都是魚蝦烏龜這些生猛河鮮,算得上是自給自足。

    相比於沛郡,如今的徐州城仍以鬻蔬為食,充其量隻是溫飽,不必沛縣百姓,平日裏就可以吃到牧羊酤酪,早已進入小康,此番回來,劉瀾便要逐步在徐州開始推行新政,不過難點卻是糧食不足,所以不能像沛郡那樣大規模從頭到腳的變革,但是卻可以從戶籍改革,也就是取消歧義的工商籍,改為平民戶籍,任何人都可從事工商,但卻要像市臣申請資格。

    同時一直謀劃的錢莊也可以正式在徐州推廣,隻不過隨著甄府南遷,劉瀾打算同時成立兩家銀行,以甄家、糜家為首,形成競爭。隻不過這事糜家需要放棄占據的大量田產,至於他們會作何選擇,劉瀾現在還不敢下結論,但是他卻知道遠在廣陵的陳登已經表達了意向,所以劉瀾現在是待價而沽,如果能夠讓他滿意,從這些豪族手中獲得更多的土地,他並不介意多成立幾家錢莊。

    “這米不錯。”看過小不點****後,劉瀾在甄薑處用了夜食,嘖嘖讚道:“這米可一點也不遜色新城(鄴城)梗稻啊。”

    如今徐州自劉瀾提倡節儉,再加上選拔清廉正直之士,用張昭、崔琰、徐庶三人,風氣陡變,雖然劉瀾這半年時間一直在外,但家有賢妻,一直效法,就算家養的生猛河鮮,也不過是逢年過節才會吃些魚肉,平日裏和徐州普通百姓吃的一樣,都是菜食粟飯。

    “這是沛縣米,現在徐州不少大戶都以此為主食。”甄薑介紹起來,現在府上吃飯除了會吃一些桑葚、棗類之外主要便是以大小米煮粥,而吃得最多的還是麥粥,選用未磨的整粒麥子而煮,可以說,這些飯食,連徐州最貧苦的百姓也不會吃,往往都是一些守喪者用來所食,可甄薑,甄家掌上明珠卻帶頭食用,隻是今日劉瀾回府,才稍稍改善,換了一身華麗襦裙,平日裏她都是穿著一身布衫,隻不過這些他卻並沒有說出來,她是劉瀾正妻,自然要以身作則,沒什麽可值得誇耀的。

    “沛縣米?不錯,不錯,完全不輸河內青稻、新城白粳乃至下邳的白玉貢米。”劉瀾誇著,不用說,這一定是簡雍的功勞了,不過真正的功勞還要數國淵,正是他因地製宜,改良品種,才使得沛縣米成為良種,風靡徐州,而更為關鍵的一點是,徐州穀米價格在三百錢,已經回落到開戰初的正常價格,而沛縣穀米口感更佳,價格卻更便宜,隻有二百八十錢,而這其實才是簡雍的真正功勞。

    當年在礦山,為盧龍塞出售了不少鐵器,對如何搶占市場,如何打響品牌簡雍可謂是輕車熟路,先以低廉價格搶占市場,在往徐州官宦家中推銷,甄薑帶頭一吃,沛縣穀米自然而然的火了,隻不過受製於產量,糧價開始瘋漲,最高值達到了每石米六百錢,比尋常穀米整整貴了一倍,這完成超乎了甄薑的預料,此刻說起,索性便將這些原委告之了劉瀾。

    但劉瀾並沒有責怪他,隻是說了句以後要注意一下,什麽該帶頭什麽該卻步,掌握好分寸,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不要中了某些人的別有用心,反而事與願違,至於簡雍,他就是那麽個人,但初衷是好的,而糧價瘋漲,與其說是你帶動,倒不如說是市場決定,不必太過自責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