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徐州之戰(48)(1/3)

作者:皇叔劉司馬字數:8718更新時間:2022-07-10 18:15:15

    夏侯淵追擊來時,琅琊軍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緩緩勒馬止住了大軍,遠方漫天的灰塵還未褪下,哼了一聲:“跑的還真快。”不過琅琊軍趕來費縣還真是夠膽大的,不過他們到費縣是幹嘛來的?攻打費縣?肯定不可能,就琅琊那點兵力根本就不可能,那就隻有一個可能,拒敵與外。

    夏侯淵回頭而望,部隊長途奔襲而不亂,隊形保持完整,難怪琅琊軍要逃了,根本就沒有偷襲的機會,如果他們剛才不是逃走,而是進攻,必定大敗無疑,所以他們想不逃走都不能。

    夏侯淵考慮片刻,張口大喊一聲:“保持隊型,加緊追擊!”

    張北撤了不久,前往臨沂的信使便被派了出去,根據他的說法希望太史慈能越快抵達越好,不過按照斥候的速度,一來一回,太史慈過來最少要三五日的時間,所以他要在這個時間段內與夏侯淵乃至於曹操主力糾纏三到五日,這可就有難度了,不管勝負往後再退三十裏則是,太史慈不到就不能再退了,不然開陽城就危險了。

    張北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邊境是一條他與太史慈選好的交戰場,甚至可以說是一條防禦帶,雖然徐方再次修築堡壘以防禦曹軍,但所謂的堡壘也就是一座不設防的堡壘,根本就不堪一擊,反倒是後撤三十裏徐方建設的塢堡更為堅固,這些塢堡大多數是黃巾之亂時修築,經過臧霸、徐方多年修建,對他來說絕對是一大助力,所以張北和太史慈才會做出這樣一個選擇,在邊境防禦,在塢堡固守拒敵。最後一步也是最後的退路就是退往開城。

    之所以非要在邊境交戰,完全是為了太史慈所帶的騎兵,這裏才是騎兵首選交戰場,對付騎兵稀缺的曹軍自然更有優勢,而退往塢堡駐堡而守就隻能靠步兵了,當然騎兵照樣可以來支援,可是那裏的情況完全與邊境不同,塢堡建立首要要考慮的是水源,所以塢堡靠近沂水,如今的沂水水域可要比後世大得多,畢竟現在沂水乃是泗水支流,而不是後世奪淮、泗入海的黃河直流,在這樣水網、塢堡密集的區域,讓騎兵來作戰簡直就是羊送虎口,所以頭一戰放在邊境幾乎可以說是兩人的不謀而合,甚至可以說稍有些軍事常識的人都會如此部署。

    那麽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曹軍何時出兵,出兵後又如何才能讓曹軍按照他們的部署入套,畢竟入琅琊可不止他們選定的這條道,所以就隻能深入費縣,原本就點到即止就好了,沒想到卻遇到了曹軍。

    他這一退,夏侯淵會來追擊的幾率是極大的,以琅琊軍的實力,夏侯淵不追過來才怪,所以他現在比任何人都都盼著太史慈能早點收到消息,這其實還是他們的預估出了錯,他們預計曹軍會在袁軍進入東莞時出擊的。

    ~~~~~~~~~

    夏侯淵在後世的人氣絕對無法與夏侯惇、張遼比擬,而就其用兵,曹操曾對夏侯淵作如此評價,說他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呼為''白地將軍'',為督帥尚不能親戰,況補鹿角乎!這話已經說的很明白清楚了,夏侯淵做個督軍領軍沒問題,但要領兵出戰可就沒有這個才能了,這一點可以從魏書中這段記載就得出答案來,夏侯淵淵為將,赴急疾,常出敵之不意,故軍中為之語曰:“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這樣的行軍速度,千裏奔襲確實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如果成功,那就是天降奇兵,出其不意,可一旦失敗,那就是大敗而歸,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夏侯淵並不懂的用兵,屬於莽將。

    而縱觀史書,夏侯淵與關羽在早期是一樣的,關羽在水淹七軍後才聲震華夏,而夏侯淵呢,在馬超興兵之前,幾乎在軍事上可以說毫無出彩之處。

    這一點若非是演義神話關公,其實關公與夏侯淵一樣都是跟在大BOSS後麵的那個,隻不過關羽在缺兵少將的劉備身邊更有表現的機會,而夏侯淵便一直跟著老曹督個軍押個糧,這一時期的兩人同為實習生,混著經驗,這樣的情況關羽直到坐鎮荊州,而夏侯淵則挨到了馬超兵圍薑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