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徐州之戰(133)(1/3)

作者:皇叔劉司馬字數:8670更新時間:2022-07-10 18:17:51

    荀諶之才,莫說是放眼冀州,就算是天下也沒幾人能夠與其相提並論,他再冀州的存在,如郭嘉、荀彧甚至是程昱之於曹操,在曆史上的官渡之戰中,田豐、荀諶、許攸三人為其謀主,而以他的才華和性情來說,甚至可以說是荀彧的翻版,而且荀諶並不急隻是在謀略之上表現出奇過人的才華。

    你很難去尋找這樣一個模板,來形容荀諶,就好像曹操再說荀彧時,會把他比作張良,在同為袁紹效命之時,曹操就已經見識到了荀彧的才華,所以才能夠在他投靠的時候大呼吾之子房,也就是說他的才華可以與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相提並論。

    而荀諶他的智謀韜略,同樣不輸荀彧,可他的才情卻有絕非其可以相比,他的完美很難用一個人來形容,在出謀劃策之上如果他也有著張良的運籌帷幄,那麽在才情上麵,他卻有一點也不輸給大儒蔡邕。

    在這件事情上,連荀彧都要甘拜下風,可以說官渡之戰,是他們兄弟之間的一次正麵對話,有些時候並不是最優秀的那個會取得最後的勝利,這就是軍事,他不能僅僅拿表麵的實力來衡量戰爭的最終走向,但表麵的實力卻有決定了戰場之上的強弱。

    但可惜他沒能讓占據優勢的袁紹最終取得勝利,最後在官渡大敗,不僅失去了爭奪天下的主動權,更在袁紹病死之後很快連整個冀州也被曹操所有,可是荀諶,卻從此消失於立曆史的舞台之中。

    沒有人知道官渡之戰後荀諶到底去哪裏,正史野史再也沒有了他的消息,好像一夜之間這樣一個全麵而無任何瑕疵的男人就憑空消失了一樣,不知道他到底是投降了曹操,還是頑抗到底死於這亂軍之中,又或者是在袁紹戰敗之後,心灰意冷歸隱山林,他就像演義之中的南華、左慈這樣的仙人沒有了消息,而相比於南華這位神秘人物,荀諶卻是確有其人,

    曆史上的荀諶給人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比如他到底是荀彧的哥哥還是弟弟就一直是個謎,尤其是他的才華既然是能夠與荀彧相提並論的,那麽他為何沒有像荀彧一樣轉頭投靠曹操,畢竟在曹操崛起之初,得到了潁川係的強力支持,很多在冀州的潁川士人紛紛轉投了曹操。

    可這對冤家兄弟,卻最後分道揚鑣,甚至在官渡之戰對決沙場,不得不說是一個謎團,尤其是在袁紹官渡失利所有人都萌生退兵之意的時刻,唯獨荀諶還堅持己見,強烈要求挺住,這簡直就是不死不休的表現。

    但劉瀾來到漢末之後,一些謎題也就算是解開了,最初他對於這兩對兄弟的理解,完全就是諸葛家的三兄弟,諸葛瑾在吳,諸葛亮在漢而諸葛誕在魏,但現在看起來這個可能性反而更大了。

    不管是曆史之上還是現在的情況之下,未來能夠有更大更好的發展,無外乎就是袁紹和曹操,劉瀾當然也算其中之一,但劉瀾這種人肯定不會受到荀家子弟的待見,那麽荀家子弟選擇,自然隻會考慮這兩人。

    就是這麽簡單,兩兄弟最後不管誰勝出,荀家都隻會更好,沒有任何的影響,就這個選擇來說,荀家兄弟的選擇沒有什麽可以詬病的,而且相比於荀彧的不受重視,荀諶從來到袁紹身邊就是其極為信賴的謀主,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不管他的眼光是否有問題,更不管他是否看出來了曹操更有發展前途,他都隻會選擇留下,而不會像自己的兄弟一樣離開。

    因為他已經得到了該有的一切,可荀彧卻沒有,人挪活樹挪死,荀彧隻能選擇離開,來到一個更有發展還能夠受到重視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抱負,這一點完全可以參考諸葛亮,難道他看不出來曹操是最有可能結束亂世的那個人嗎,肯定能看得出來,可為何最後會出山幫劉備,不就是因為這兩點,能被重視,而又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有了這兩點,就算是螳臂當車,相比也要大膽去嚐試一下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