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八百四十章 壽春之戰(121)(1/3)

作者:皇叔劉司馬字數:8334更新時間:2022-07-10 18:20:03

    “可主公又能去哪呢?”雖然紀靈的話是不假,不管是投靠誰,顯然都沒有繼續留在袁術帳下效力更合適,可是留下來他又覺得十分的迷茫,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但聽紀靈的口氣,看樣子他是大有深意,可是這個時候繼續留下來,還能如何呢?

    等等,不對,剛才他分明說的是留下來等待主公的情況,也就是說看主公要往哪裏退,首先張勳如果真的戰死沙場,那麽主公是絕對不可能留在壽春了,那他既然要為自己尋找後路,現在除了撤往冀州也沒有什麽更好的選擇了,而要撤往冀州,難不成要眼睜睜看著他們這裏這三萬人的死活而不管不顧嗎,肯定不會,畢竟之前已經說過了,他們最大的底氣就是這三萬人,能不能被受重視也是這三萬人,可以說這三人就是他們能否收到重視甚至是立足的底氣根源,可換個角度來看,對袁術何嚐又不是這樣,他要想在真正的在冀州有立足之地,試問是自然一個人過去容易還是帶著他這三萬人過去容易呢?

    這道理不用想都知道答案是什麽,這個情形讓他甚至想到了呂布,別忘了當年呂布可就是帶著人去投袁紹,雖然受到懷疑,甚至讓袁紹一度生了殺他的心思,可是袁紹卻一直沒有下殺手,直到最後徹底翻臉,可他卻依然拿呂布沒有半點辦法,因為呂布有著他的並州軍,他有底氣和袁紹叫板,同樣在翻臉時也敢於直接離開。

    換言之這事如果同樣發生在主公的身上呢?他相信這才是紀靈真正背後的含義與深意,他這看起來是打算跟著主公走,可說白了就是選了一處勢力最大的諸侯,到了冀州,就算職位低,可明眼人現在都看得出來冀州大有蕩平寰宇之勢,既如此,那就算職位低一些,也比沒參與到其中最後什麽都撈不著強吧?

    想到這裏,劉勳也就徹底鬆了口氣,可是後路想到是想到了,但如何才能脫身呢,想到城外的徐州軍,他就一陣陣的頭皮發麻,之前都是聽聞徐州軍如何厲害,但說白了都是傳聞,甚至有一度他還大放厥詞,認為他的廬江守軍完全有與徐州軍一較高下的能力,說白了這就是盲目自然,全然不了解天下,更不知曉什麽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這些天交手之後,雖然徐州軍始終拿廬江沒有辦法,可明眼人都看得出,徐州軍的戰鬥力很強,如果真的是在城外正麵對決,他們沒有任何勝算。

    有些時候實力歸實力,戰鬥歸戰鬥,當然劉瀾這句口頭禪如果劉勳能知曉的話,他一定會非常讚同,畢竟實力強並不一定就代表不可戰勝,實力弱也不一定就以為著是魚腩,隨意欺淩,戰鬥和實力是完全不同的,因為戰鬥的方式太多了,而且變化無窮,通過一些手段是完全可以彌補實力之間的差距的。

    當然,有些時候,手段在絕對實力麵前,也是無能為力的,但是想要以弱勝強,那一定是通過手段與計謀,硬拚的結果肯定必敗無疑,而似他們,就是通過守城這樣的手段才擋住了徐州軍,如果他們出城應戰,那麽不用想,廬江城早就被攻破了。

    “這件事確實是件麻煩事,要安全的離開太難了,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真的要走,身後有這樣一直精銳部隊緊跟著,也很難抵達徐州,所以要跟著主公去冀州,首先就要解決徐州軍這個大麻煩,不然你我二人別說無法在冀州混個重要的官職了,可能連後半生的富貴生活也沒有。”

    “是啊,該死的徐州軍。”劉勳嘴上罵了一句,歎了口氣,道:“如果能讓他們退兵,或者能夠將他們擊退,我們才能有安全離開的機會,不然強行突圍,最後我們可能會落得跟張勳一樣的結局。”

    二人之所以會如此相像太史慈書信中的內容,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在書信上把一些情況都寫的清清楚楚,而編纂的故事或者是未發生的情況,是不可能如此詳細,而這也就足以說明,這些情況一定是真實發生的,不然的話他們都是每一仗都些戰報的,所以就這一點就能看得出來內容是編纂還是真實發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