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4章:出發,俺納賦去(3/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5870更新時間:2022-07-11 18:10:48

    所以了,不以貿易形式來獲取糧食,老呂家辦不到自產自足。

    呂武之前已經在大肆購買雞仔、鴨仔、鵝仔,隻是缺乏渠道的關係,數量一直都上不來。

    他又在鼓勵多多養豬。

    哪怕短時間內沒有成效,隻要持之以恒下去,遲早能看到老呂家封領裏的雞、鴨、鵝成群,一戶養個三五頭豬。

    這樣一來的話,不但老呂家的夥食質量會大增,對植物類糧食的消耗也會減少。

    秋收後的第六天。

    霍城那邊有隊伍過來。

    他們送來了征召命令,指明呂武出戰,又該多少戰車和多少名士兵。

    通知完老呂家之後,霍城的隊伍一刻不停地趕往下一家。

    而接到命令的時候,呂武想帶去出征的那一套紮甲,隻是做到了一半。

    板甲因為製作工序少得多的關係,倒是造出了二十多套,但就別要求能有多好看了。

    臨近出征前,呂武按照華夏習俗去拜見了老祖母。

    而因為老呂家隻有老祖母這麽一位長輩健在的關係,她親自安排送行。

    隻是在呂武出發的當天,老祖母並沒有露麵,主持送行儀式的是家老卓。

    能到場的屬民則是全來進行觀禮。

    禮儀沒太過複雜的地方,無非就是祭奠祖先與各方神明,請求他們注視著老呂家要出征的人,庇護他們不在戰場被流矢所傷(殺),能夠在戰場上取得收獲,榮耀而歸,等等。

    同時,老呂家搭建了“棘門”,出征隊伍從“棘門”而出,就代表進入到出征狀態。

    所謂的“棘門”,原先是帝王外出,在止宿處插戟為門,稱“棘門”。(棘,通“戟”。)

    後來逐漸出現了演變,然後數次演變成為不同的習俗,回歸到成為君王儀仗的一部分。

    老呂家的“棘門”,其實就是一種用荊棘和各種材料搭建起來的拱門。

    出“棘門”預示著進入服役狀態。

    等待歸師回軍再走“棘門”則是代表解除作戰姿態。

    所以“棘門”其實也能當成凱旋門的一種。

    呂武自己乘坐一輛戰車,配以禦手與戎右,成為一個戰車組,他們身後跟隨著徒步的二十五名武士;跟著的那一輛則是宋彬為“主”,再加上禦手與戎右,一樣有二十五名武士牢牢跟隨,更後麵則是裝載物資的車輛以及屬民。

    而這一次,他還征發一百二十名屬民作為民伕。

    這年頭,貴族出征,算是納“賦”的話,糧食要自己攜帶。

    屬民不是要去戰場上拚殺,主要是服務領主和武士,也是看管攜帶的物資。

    在滿山的秋葉,以及遍地枯黃雜草的季節,呂武將要第一次履行作為貴族對國君(國家)的義務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