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33章:智罃的兒子太聰明啦(3/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738更新時間:2022-07-11 18:13:49

    呂武對那些保持關注,要說有多麽緊張則是未必。

    如果騎兵真的那麽好發展,好幾個中原王朝就不會眼饞騎兵卻沒將騎兵建設起來。

    想要發展騎兵離不開優良的戰馬,還需要掌握對優良馬匹的可持續性培育,單單這點門檻就能將多數想發展騎兵的勢力攔住。

    想要培育優良戰馬不止需要馬種,還需要地理位置合適的牧場,好些中原王朝不缺錢也能搞到優秀的馬種,關鍵是沒有一個合適的牧場。

    智氏隻看到了陰氏騎兵發威,不知道呂武為了發展騎兵付出多少。

    老智家要是沒搞明白騎兵到底怎麽培養的話,勢必會掉進一個無底的大坑。

    另外,呂武從來沒有想過要大肆發展騎兵,三年內數量達到一萬就算夠用,以後則是保證有足夠的預備役兵源,再根據實際情況來增加騎兵的數量。

    事實上,他很清楚除非是找到更優秀的戰馬,要不然騎兵就隻能承擔起輔助作用,以其耗費太大的精力和資源去增加能騎馬作戰的騎兵,不如大力發展騎馬步兵。

    這個並不是在開玩笑,取決的是當代的實際需要。

    諸夏現在玩的是戰車與步兵的協同,以後世的觀點認為騎兵必然取代戰車是一件事實,然而卻忘記需要一個過渡期,也忽略養騎兵不是誰都養得起這個事實。

    凡事都有兩麵性,並且需要有一個橫向對比。

    呂武就知道曆史上的秦軍戰車和步兵組合將匈奴摁在地上錘,到了漢初卻是漢軍的戰車和步兵組合反而被匈奴摁在地上摩擦。

    同樣的組合怎麽會有那麽大的區別?隻是匈奴人變聰明不跟漢軍打陣地戰,逼得漢帝國需要一支機動性不輸給匈奴的騎兵部隊而已。

    換個說法,一樣玩步兵怎麽就能分出勝負?不就是雙方在部隊的使用上的不同,依靠統兵將領抵消敵軍優勢,降低己方劣勢的存在感,再爭取獲得勝利的唄。

    除非是雙方硬實力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要不決定戰爭的勝負,哪一次不是取決於雙方統帥的智商?

    以弱勝強的戰例不多,卻是真實存在的!

    當然,人們會覺得聽到得多,隻是因為被反複拿出來吹,形成一種以弱勝強很普遍的錯覺。

    戰爭這種玩意,恃強淩弱才是王道!

    呂武統率大軍過了涇水,擺出一副無視秦軍的姿態,大搖大擺地沿著之前行軍的路線一路向東。

    秦軍並沒有追擊過涇水北岸,他們確認晉軍真正離開,回國收拾爛攤子去了。

    “今次不宜再攻‘大荔之戎’。”呂武一臉苦笑地對魏琦補了一句,說道:“攻秦收獲過重,各家飽餐尤甚,軍無戰心不宜再戰。”

    魏琦其實不用呂武多說,老行伍哪能看不出軍隊的狀態,爽朗地說道:“明歲再返便是。”

    這是個好建議!

    呂武琢磨著明年國內沒征戰任務的話,再招呼各家一塊西征是個好主意。

    幹削弱秦國這種事情,陰氏不會缺乏興趣,相反會一次次帶上飽滿的熱情。

    隻要條件允許,肯定是一年去一次!

    話說,報刺殺之仇這個理由,能不能用到將秦國滅掉為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