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14章:這才是戰國時代啊(3/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8558更新時間:2022-07-11 18:17:19

    那人是彘裘,一回到範國就求見範鞅,得到接見之後講了不少話,大意上就是範國遭難,願意共舟共濟,等等吧啦吧啦之類的話。

    隨後,彘裘一再接觸範國公族的封主,人倒是見了不少,談了什麽傳得雲裏霧裏。

    呂武得到彘裘的求見並沒有接見,甚至還讓人傳話,勸彘裘既然已經別出,好好回去“柯”過自己的日子。

    正是因為這樣,範鞅好像是更信賴呂武,導致更多的時間來到漢軍營盤,很多事情也樂意聽取呂武的意見。

    到底是彘裘得知範國的慘況,主動要來“新鄭”呢,還是荀氏的手筆?

    另外,彘裘是回國共赴國難,還是想搞什麽東西?

    關於彘裘到底想搞什麽,一時半會很難有個判斷,原因是他一再強調自己的回國是為了同舟共濟,暫時也沒有針對權力方麵提出什麽訴求。

    呂武不見彘裘的理由很簡單,並不是刻意討好範鞅或給予安全感,純粹是範國現在沒有一國之君,而彘裘有被士匄驅逐的曆史,再來是範國正在麵臨險境,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才不見的。

    如果彘裘回國是中行吳的手筆?呂武會很看不起中行吳。

    範國的境況都那樣了,極度需要一個安穩又團結的內部環境,好挖掘出更多的潛力來進行抗戰,多了一個彘裘來攪局,中行吳是多怕範國這一次不滅亡啊?

    範國滅亡了對中行吳有什麽好處?還是說中行吳認定範國不會滅亡,並且彘裘哪怕無法奪得君王寶座,也能在範國成為位高權重的人物,日後會對荀國有所助益?

    呂武很能確定一件事情,那就是荀國和韓國已經對漢國產生了足夠的警惕,到了近乎於撕破臉的地步,差的就是楚國或漢國給予他們的壓力太大,導致他們硬生生維持著最後的體麵。

    要說起來,漢國有意吞並其它“三晉”,並且已經在製定相關的計劃,致使呂武沒有指責韓起和中行吳的資格。

    可要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韓起和中行吳的行事手法方麵真心跟呂武沒得比。

    人家呂武有想法也有計劃,做法方麵卻是讓盟友無可指摘。

    在漢國沒有將想法與計劃付之行動前,甚至都沒有顯露出明顯的端倪,僅僅是一些傳聞就讓韓國和荀國搞出了實際的動作,帶來的後續影響還是很惡劣的那種,手段的孰高孰低,用得著細品嗎?

    現在最開心的絕對是楚國了。

    楚國君臣站在自己的角度,認定隻是小小施為了手段,一下子就讓“四晉”內部產生那麽大的裂痕。

    他們沒有看到大股荀軍和韓軍抵達主戰場,肯定會覺得是一個重創漢國的好機會。

    一旦楚軍真的能夠重創漢軍,哪怕隻是打了一個平手,前提是雙方的傷亡都很慘重,後繼必定還能使用邦交手段玩弄韓國和荀國,說不準能聯合起來一塊針對漢國?

    在這一段時間,楚國的使節出動非常頻繁,不止是對韓國和荀國的動作,他們沒有忘記齊國、魯國等等一些國家,大有要聯合全世界一起對抗漢國的動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