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23章:急君父之所急(3/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8510更新時間:2022-07-11 18:17:28

    虞平是虞顯的兒子,很早就送來漢國,當前是呂陽的“仆”,也就是負責太子出行車馬的一個職位。

    呂陽當然知道“長渠”的重要性,說道:“正因如此,諸侯安能使我如意?”

    他有自己的一眾屬僚,就是被“流放”五年的時間,太子臣屬也跟著在外流浪了五年,盡管在內沒有能夠經營其它,倒是讓他們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了。

    一身武士打扮的人叫葛康,他是葛存的嫡長子,任中盾,也就是太子內衛官。

    呂陽回到漢國,除非呂武要廢了他的太子位,要不然該給的待遇肯定要給。

    所以,呂陽的一眾屬僚,他們是什麽職位,回到“長安”之後在很短的時間內都配齊了。

    因為有被“流放”的經曆,不止呂陽回國之後想要有所表現,太子所屬也有著很強的緊迫感,一致認為應該對國家起到作用,能夠立功當然最好了。

    他們隻是“預備役”而已,實際能幹的事情太少,建言、納言也就成了立功的渠道了唄。

    “公子,不若向王上請命往‘高陵’督建長渠?”虞平提議。

    君王不是重視“長渠”嗎?太子很懂事的急君父所急,肯定能加分的。

    葛康卻是說道:“我等前往或有奪功之嫌?再則言,長渠按部就班即可,豈能顯我等本事?”

    宋豪頷首,說道:“大軍征戰‘漢中’,有窺探蜀地之意。大漢極重軍功,公子若有所為,臣以為請命往‘漢中’方是首選。”

    這個宋豪是宋彬的二子,他的大哥早逝之後,成為順位繼承人,在太子這邊擔任衛率,也就是太子衛隊指揮官。

    軍功這玩意?呂陽並不缺。

    盡管隻是名義上,呂陽還是主持吞並秦國的人,後來也在征戰義渠和烏氏一再立功。

    隻是吧,有那麽一個成語叫“時過境遷”,五年的流放在外讓很多事情在人們心中變淡,再則以前的功勞其實都是呂武安排得妥妥當當,讓呂陽去當那個“摘桃子”的人罷了。

    現在肯定沒有“槍杆子裏出政權”這句話,一些該有的覺悟,到了一定身份地位則是一定要有。

    呂陽沉默了一小會,才說道:“我去求見父上。”

    眾太子屬僚趕緊慎重其事地站起來,齊刷刷對呂陽行禮,盼著能夠馬到功成。

    正在接見楚國公子罷敵的呂武得到請示,想了想讓呂陽過來。

    楚國的使節團抵達“長安”已經有一段時日,早先與之接洽的是太行令梁興。

    這個也是一種必然步驟,漢國需要先搞清楚公子罷敵的來意,雙方先將該談的事情取得共識,再讓一國之君出麵來最終敲定。

    “公子有往‘姑蘇’經曆?”公子罷敵好奇地問了呂陽一句。

    所以吧,呂陽遭到流放,其他諸侯國不太好說,楚國好像知道那麽一回事,並且還對呂陽的行蹤保持關注,隻是沒有針對性做點什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