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1章(4/4)

作者:王雨字數:11392更新時間:2022-07-20 07:28:42

    山風越發大了,墓周的大樹草棵在山風中搖曳,嘩啦啦響。

    寧承忠與他高祖母寧徙一樣,無疾而終。他高祖母享年八十一歲,他享年七十九歲。

    寧承忠走那年是民國十二年,中國發生著巨變。他是那年夏天走的,那年的春天發生有兩件大事:孫中山發表了《中國國民黨宣言》;共產國際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的關係問題的決議》,中國國民黨與兩年前成立的中國共產黨首次合作。家裏也有人說合作,說喻笑霜、寧繼強、範曉梅、李雨靈、寧道興合作了。寧承忠曉得,他們分別加入了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好,一家人嘛,本就該和睦相處。

    寧承忠去世後,家人將他葬在南岸臨長江的山坡上,他那大墓俯視著早先那重簷牌樓的“立德樂洋行”。他走得突然,午覺時睡了過去,沒有留下遺囑。喻笑霜曾聽他說過,我就是老死升天了,在天國裏也要蓋他立德樂一頭。就跟晚輩們商量,將他葬在了這裏。墓前立有高碑,碑的正中刻有:寧承忠之墓及其生卒年月時辰,碑的背麵刻有“寧承忠原籍榮昌縣”八個楷書大字,栽了棵他喜愛的黃葛樹苗。

    多年之後,這棵樹苗長成了參天大樹,巨大的樹冠為大墓遮蔭;又過了好多年,大墓被叢生的荊棘遮掩;再過了好多年,大墓尋不見了,成了阡陌交錯、水榭相連、設有網球場和遊泳池的別墅小區,依山傍水的這裏的房價老高。

    倒是當年栽的那棵黃葛樹還在,已是黃葛老樹。曆經日曬風吹雨淋雷擊的這棵虯曲老樹佝僂身子,目視冬瘦夏肥的長江流水托載的變化的舟船穿梭和洋輪船的消失;目視大河小河包繞這城市的路道高樓廣場增多和吊腳樓舊房院古城牆的維修或毀滅。

    有一陣,老樹俯視的“立德樂洋行”進行了維修,掛了“市級文物”的牌子,有領導和設計人員來視察、勘測,要在這裏建“重慶開埠博物館”。

    老樹是看得見長江對岸的朝天門的。不知哪一陣,朝天門碼頭坎梯道上那始建於公元前三百一十四年的刻有“朝天門”、“古渝雄關”字樣的雙道老城牆、兩座老城門沒有了,那是秦國大夫張儀修築巴郡城時建的,明初,戴鼎擴建重慶舊城進行過重建。又不知哪一陣,那裏成了平展的廣場。

    那廣場遙對的長江入海口設有自由貿易區的大上海的諸多碼頭和軍港,老樹是看不見的。有世界各國的客輪、貨輪頻繁出入;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韓國、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墨西哥、南非、印度、巴基斯坦、智利、阿根廷、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的軍艦到訪或是回訪。日本軍艦沒能進入上海軍港,那附近的海域經曆過慘烈的甲午海戰,去的南方的湛江軍港訪問。

    那廣場下麵的負一樓,老樹亦是看不見的。

    那裏建有“重慶曆史名人館”,館內塑有兩百位栩栩如生的曆史名人的雕像,其中的十二位外國人裏,金發碧眼蓄八字胡戴高禮帽穿西服的立德樂的雕像在首位。他那燕尾服的下擺被風吹動而飄擺,配有老重慶山水碼頭吊腳樓背景,光電照射聲像播放,活靈活現。書有他入檔的理由:“1891年,中英兩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煙台條約續增專條》,重慶開埠……1898年2月15日,時年58歲的立德樂自任船長,駕駛7噸小輪船‘利川’號從宜昌出發,穿越三峽,經過20多天艱苦航行,於3月9日清晨抵達朝天門碼頭。從此,包括國外商船與炮艦在內的機動船接踵而至,重慶近代化曆程開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