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376章 綠林梟雄,過眼雲煙(2/2)

作者:雲霄野字數:5620更新時間:2022-07-25 10:54:05

    本來宋江也不過隻被授了掛名的偏師先鋒之職,也無升受品爵,麾下一中頭領弟兄,也俱各白身之士。如今也無高俅等權奸從中作梗,挑撥陷害,朝中就連趙佶也念道若是升賞宋江,與理不符,可是若追究他戰敗之責吧......梁山受招安的這一夥的確是死戰蕭唐、收剿江南,多負勞苦,這才損折大半,若是降罪並罰,似乎也顯不出皇恩體恤。然而就在這段期間,宋江卻似是篤定了心思,在班師返赴汴京之時寫奏上表,向官家報奏:

    伏念臣江等愚拙庸才,孤陋俗吏,往犯無涯之罪,幸蒙莫大之恩。高天厚地豈能酬,粉骨碎身何足報!股肱竭力,離水泊以除邪;兄弟同心,全忠秉義,護國保民。京東路鏖戰蕭唐賊軍,揚子江力阻摩尼教眾,雖竭力效死,怎奈屢嚐敗績,覆軍殺將,羞於表奏微功上達,奈緣痛失兄弟手足.....臣江日夕憂懷,旦暮悲愴,伏望天恩,俯賜聖鑒,使已歿者皆蒙恩澤,在生者得庇洪休。謹錄存歿人數,隨表上以聞。臣江乞歸田野,願作農民,實陛下仁育之賜。臣江等不勝戰悚之至!

    宋江如此上奏,倒也教趙佶想通了如何安置他麾下殘餘頭領的方式。那些生還而受朝廷招安的頭領,若是各授名爵,教子孫者,承襲官爵,或是敕賜立廟,所在享祭也不必再想了,趙佶遂朱筆一揮,批複奏書,傳諭道:宋江等部下,但凡歿於王事者,朕命各墳加封,不沒其功。而宋江糾集賊黨雖犯罪惡,自有所由,亦有引部歸順、棄暗投明之功,朕察其衷情,也感憐憫。自招安後引軍諸般戰事功過相抵,聖恩優恤,赦免本罪,賜金銀二百兩、錦緞十表裏,其餘正副將佐,各賜金銀百兩、彩緞五表裏,餘部軍卒,賜錢五十貫、絹十匹,各令回鄉,為民當差......

    換而言之,朝廷的意思就是告訴宋江你麾下那些為國戰死的頭領,自會許他們一個名分,至於你們這些生還的,當官是再沒指望了,許以你們一些封賞過後,各回各家、複為良民,以為也莫要再做綠林嘯聚,與朝廷作對的大罪了。

    宋江在得了官家的降旨批複過後,心中也是蹉歎感慨,與麾下兵馬迤邐行至汴京之日,卻正是就此散夥返鄉,解甲歸田的時日。離別之日,宋江與追隨在他左右僅剩的幾個兄弟大醉一場,次日便與宋清、李逵兩個挑擔禦物、行李、衣裝、賞賜,離了東京,也算是衣錦還鄉,離了京師,回歸故裏。

    隻不過京東路濟州鄆城縣宋家村,距離水泊梁山甚是鄰近,宋江畢竟是與蕭唐做過對頭彼此廝殺鏖戰過的。就算蕭唐不來尋他,隻怕宋江也會顧慮到梁山泊未必不會有人要與他算算舊賬,遮莫也要變賣家產,搬遷至其它去處安住了。

    除了李逵仍舊追隨在宋江身邊甘願做一幫閑,至於吳用、戴宗、董平、杜壆、朱富等人被赦免原罪之後,散落各處,暫時不知所蹤。

    當方臘統領的江南摩尼教起義仍是以覆滅告終,而朝廷對於宋江算是不賞不罰,遣散了他麾下殘餘頭領、兵馬的消息傳到了京東路水泊梁山這邊時,蕭唐一時有感,也是喟然歎道:“時人苦把功名戀,隻怕功名不到頭...而宋江並沒有得擢升封賞,卻要反遭朝中權奸記恨猜忌......昔日江湖是非皆成了過眼雲煙,實則對於他而言,這也算得上是一個更好的歸宿了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