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2109章 火炮落時萬國懼,轟天雷的歸宿(2/2)

作者:雲霄野字數:4748更新時間:2022-07-25 10:58:39

    至於陳規則同時從事改良研製火銃的工作,也不必再兼顧朝堂政事,蕭唐予以高官厚街,教陳規在天工院謀得要職,並也有一撥門生從吏鼎力協同。

    可惜的是於正史南宋紹興十一年去世的陳規,如今雖然又多活了幾年,也終究是不免病故長逝。但因其並沒有轉任於朝廷與地方之間,研發火銃期間不但有門生盡得他真傳,而由陳規親自撰寫關於火銃的選材、打造乃至可做改良的設想等諸般事宜的著作,也與其《守城錄》、《攻守方略》等記錄當代軍略武備事宜的典籍能得以流傳後世。而陳規這個本來便曾青史留名的軍事技術大家,更是添上了火銃的創始人這一頭銜更是名流千古,而供後人敬仰......

    在蕭唐當政時期的火銃製式,仍須使用鑄銅或熟鐵做為槍管,而將火藥槍膛口處裝入,再塞入鐵彈、鉛彈等彈丸,燒得紅熱的金屬絲或木炭點燃火門裏的火藥,從而將彈丸射出,通常需要由兩名槍手分別負責瞄準和點火,如此發射效率與準度較為低下,尚還沒有大規模編製成火銃軍旅以供戰事所需。

    然而由於有陳規、淩振等先人啟發,齊朝天工院又一直大力推展火銃槍支的創新,直到齊文帝蕭贇當政中期,由於火銃的應用更趨於專業化,齊朝便建立得幾支盡是配備火槍、火銃、火炮的槍炮部隊,而按當年先帝蕭唐設立天工院時題詞的內容摘取,直接歸由殿前司統轄的槍炮軍旅便號為神機營,如此比起正史中西班牙火槍兵的建製,中華王朝設立槍炮單獨兵種也已不止是提前了一個世紀,而又早了兩百多年。到了齊文帝當政末期,製式性能等同於鳥銃的火繩槍也得以大規模研發打造,成了齊朝神機營的常備槍支配備。

    而同期的歐洲列國,卻因為蒙古西征時通過阿拉伯國家將早期火銃傳到西方的事件沒有再次上演,他們對於槍炮火藥的認識要晚了太多年,而針對火槍的研發與應用也仍處於一片空白的狀態。

    然而淩振陸續改良的諸般製式火炮,很快的便已開始進行大規模的量產,不但已經做為齊朝水師艦隊的常備海戰武器,並先後配備至齊朝幾支主力軍旅當中。按廂轄十軍,軍轄五營的編製,每一廂軍旅都至少配置一營的炮手。天工院最早協從淩振、陳規造炮的將員從官,大多已做為選拔、培訓水陸諸部軍旅炮手的導師教員。而隨著齊朝與耶律大石所建立的遼帝國終於展開國戰,諸路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入西域地界,同時大批的火炮,也源源不斷的往西麵地界輸送,很快便要被應用於戰事......

    正史中火炮的發明人是誰?由於是因世代科技的積累,又是結合了當年許多善製作火器的能人集思廣益才使得這般新式炮具得以問世,很難隻歸結於一人之功,是以也很難有個確鑿定性的答案。可如今因齊朝皇帝蕭唐特意提示點撥,並委以重任,做為帶領一眾能工巧匠不斷的有改良想法,主持打造實用事宜的主導先驅,這也使得有些問題在後世不至於模棱兩可,而待後人再定論誰是火炮的發明人之時,幾乎也會有個統一標準的答案:轟天雷淩振。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