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37章 佛道一爐化聖殿(2/2)

作者:一夢黃粱字數:4358更新時間:2022-07-26 11:12:01

    一妙法師道:“祝融殿內並不算寬敞,每年來這裏的遊客卻多如過江之鯽。若是大家都進大殿燒香,大殿怕是容不下這麽多香火。二來,人太多,燒香也有起火的風險。這高山之上若是起火,很難撲滅。所以,祝融殿燒香都是在這兩個熔爐處燒。”

    方正微微點頭,這種畫麵,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隻是好奇而已。同時也在思考著,自家那大殿貌似也不大,如果哪天香火也這麽旺盛了,又該如何?想到這裏,方正還真有點苦惱,難道,到時候讓香客們在寺院外麵隔空拜佛?

    真要這麽做,多半他會被香客用唾沫淹死吧。

    順著台階走上去,祝融殿的正門如同一個石頭古堡一般,莊嚴肅穆,讓人肅然起敬!過了正門,是一個小小的四合院模樣的空間,左手邊的牆壁上刻著許多文字,上麵講述了祝融殿的由來,以及衡山佛道的發展史,融合的過程。

    方正一邊看著,一妙法師一邊道:“這祝融殿可有曆史了,這是隋以前就有的建築,據唐李衝昭《南嶽小錄》載為司天霍王廟,後廟遷到山下,也就是現在的南嶽大廟的前身。而此處,當時叫老聖帝殿,亦稱天尺庵,是建在祝融峰絕頂上一塊巨大岩石上的一座宮殿。因其地處高寒,風雨霜雪侵襲,寺廟是累修累毀,到了後來也就廢了。直到明萬曆二年,巡按湖廣按察使李式又在此處建開元祠。據說他先日登山,夜遇雨。翌晨欲觀日出,忽然霽雲開。自認為這是天意天心,即以韓愈開雲自況,因出資並飭所屬衡山縣在峰巔建祠,作為紀念,這祠起名:“開雲”,不過後來又廢掉了。

    到了清乾隆16年,清政府於其廢址上奉旨重建,因為有了前麵多次損毀的經驗,所以這一次,清政府直接以石牆鐵瓦修建祝融殿,一次祭祀祝融君,也正式起名“祝融殿”。你看這殿頂上覆蓋的2尺長、1尺寬,重30多斤的特製鐵瓦。絕大部分為清代鑄造,還有數十塊為宋朝保留下來的。覆蓋鐵瓦,為的是宮殿“罡風不能動搖,冰雪不可凍裂”。

    可惜,縱然是石牆鐵瓦,年久失修後,也房倒屋塌了。現在你看到的這祝融殿,是後人何鍵施主捐錢修建的。用了很多原本的老料,保持了古風。

    當年這祝融殿也是我們上封寺在打理,這裏的香火錢也是上封寺的經濟來源之一。”

    說到這,一妙有些唏噓。

    方正道:“哦?聽法師的意思,現在已經不歸你們管了麽?那誰來管?”

    “後來一場大火,上封寺遭了災。就像貧僧跟你說的,上封寺前麵都燒沒了,就剩下後麵的一些古刹了。那一場大火之後,上封寺無力照顧祝融殿……於是就由南嶽佛教協會經手打理了。一直到現在。”一妙感歎道。

    聽到這話,方正也有些唏噓,這祝融殿如今香火如此旺盛,若是還在上封寺手中,想想那香火,就讓人眼紅。於是方正問:“上封寺就沒想過要回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