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73章皇權(2/4)

作者:問鼎字數:8622更新時間:2022-07-29 21:34:01

    “第二點,崇禎皇帝直到死也未遷都南京,他有很多次機會可以遷都南京,為什麽不遷都呢?”

    “第三點,金人與闖賊李自成都跟崇禎皇帝提出過要議和,但是,當時如此風雨飄搖,可崇禎皇帝始終都沒有去議和?這是為什麽呢?他完全可以先跟金人議和,然後先對付內賊啊?”

    “第四點,至始至終,沒有調吳三桂回防。”

    陳淩說完之後,麵前的崇禎皇帝臉色很是難看。

    他看向陳淩,道:“那麽,你們的曆史學家們後來得到了結論嗎?”

    陳淩點點頭,說道:“是有一些結論,但未必準確。這一點,我們要從崇禎皇帝的性格上來分析,我也希望能對皇上您有些幫助。”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在曆史上,崇禎皇帝死前曾經說過幾句話,第一句是文臣誤我,第二句是文臣皆是該殺!第三句是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是亡國之臣!這三句話,其實倒也能對應您的性格,也就是,至始至終,您不覺得自己有錯,您覺得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在他人身上。”

    崇禎皇帝臉色更加難看了,但他沒有說話。

    陳淩便繼續說道:“曆史學家們發現,崇禎皇帝與大臣們之間的關係非常惡劣,在明朝的曆史上,一共殺了四個大學士,而崇禎皇帝一人就殺了兩個。另外,崇禎皇帝是不擔責任的,他的每一項政令發出,差不多都是由大臣建議。然後政令若是效果好,那麽這個功勞就是他本人的。若是出了差錯,那麽崇禎皇帝必要殺人。在曆史上,崇禎皇帝曾經六下罪己詔,但每次罪己詔之後不久,崇禎皇帝就會殺人,找借口殺人。所以,長此以往,崇禎皇帝與大臣的關係就越來越差了。大家根本不會去提任何有建設性的建議。”

    “兵部尚書陳新甲本來是按照皇帝的意思與金人議和,誰知道議和的消息最後傳出,滿朝大嘩。後來,陳新甲被崇禎皇帝所殺。”

    陳淩說道:“崇禎皇帝在位期間,換大學士五十人,兵部尚書換了十四人,殺死兵部尚書五人,殺死巡撫十一人。這樣一個濫殺大臣的皇帝,與大臣之間的關係能好嗎?然而,崇禎皇帝從來不覺得自己有錯?他真的沒有錯嗎?”

    陳淩麵前的崇禎皇帝,他的臉色本來很是難看,但這時候卻是複雜起來。

    人的性格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無論是逃亡南京,還是議和,至始至終,都沒有辦?為什麽呢?曆史學家們認為,也許不是這位皇帝格外的有氣節,而是他拉不下臉來。每一朝都會有奸臣出現,比如大宋朝的蔡京,秦檜等等。隻要是國難時,哪裏會沒有奸臣。奸臣會幫皇帝找台階下啊!但唯獨崇禎皇帝一朝時,一個這樣的奸臣都沒有。”、

    陳淩繼續說道:“曆史學家們普遍認為,之所以崇禎皇帝不議和,不逃往南京,這些都不是因為崇禎皇帝氣節很強。而是因為沒有臣下提出,所以,崇禎皇帝自己是不好意思提出來的。”

    這就像是在現代社會裏一樣,領導去下級單位視察,大家吃完飯後,領導自己肯定是不好意思主動提出要去洗桑拿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