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261章 入鄴城,定冀州!(2/2)

作者:亞舍羅字數:4798更新時間:2022-08-10 19:40:21

    如果袁紹還在,那麽翼騎兵的任務,就真的是為天子駐蹕,騰出住所。

    如果袁紹死了,那麽翼騎兵的任務自然也會隨之改變。

    荀彧無論如何,都很難猜出白曉文早已預見到袁紹必死的結局,因為他不知道覺醒者的存在,不知道神庭的存在。這是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眼界限製,並非荀彧的智略不足。

    但是……在荀彧眼裏,就更顯得“袁熙公子”智略高深,簡直可通鬼神。此人當真隻有二十餘歲?

    不提荀彧的震驚,喬蕊的書信中還有另一消息,那就是長子袁譚。

    在官渡戰敗之後,郭圖原本想和袁紹匯合,誰料袁紹敗亡,他思前想後,還是決定東去青州,繼續輔佐袁譚。

    袁譚在辛評、郭圖的支持之下,自號為大將軍,提青州兵三萬,進入冀州東部的清河郡(或名清河國)。

    袁譚也是急行軍,並沒有在清河郡停留,而是一路向西。據喬蕊的計算,最多明天,袁譚所率青州軍就會進入巨鹿郡,接下來的目標,自然也是魏郡的鄴城。

    “三子分家啊……”回想起演義這段,白曉文心生一絲感慨。其實官渡戰敗之後,河北的根基並沒有受損,畢竟冀州太富庶了,人口充實。

    此外官渡死傷的袁軍約有十萬,其餘都是跟著各部軍將,潰散逃走。

    按照演義所寫,袁紹還活著的消息傳出,各部潰兵“又複蟻聚”,再加上幽州、青州、並州的援軍,仍得二三十萬。從兵力上看,足以和曹操抗衡。

    而且,曹操需要回去穩定形勢,無法乘勝追擊擴大戰果。

    當然在曹操看來,袁紹已死,三子必然爭奪家業,所謂“以兵擊之,則並力迎敵,急不可下;若緩之,則必相圖”(注)。

    等到袁氏諸子相爭,實力耗損之後,曹操正好穩定河南,再北渡黃河攻擊,必然省力,這就是隔岸觀火之計。

    白曉文知道,現在最需要趕時間,不是吝惜道具的時候。他再次使用孟德新書-兵貴神速之策,讓全軍加速,急行軍趕赴鄴城,行至日頭偏西,便趕到鄴城門前。

    喬蕊統兵把守鄴城,驗看之後,大開城門。

    田豐率領鄴城文武官員,分列道旁跪迎。其實這一次跪迎,倒不單純是為了白曉文,而是迎接天子鑾駕。

    皇帝劉協在車上見了,也頗為受用。

    天子使者宣讀傳詔,封袁熙為大司馬、冀州牧,承襲父職。

    冀州文武官員,都有封賞。袁紹新喪對人心造成的不利影響,頓時消減大半,且加官進爵,都是欣喜。

    宣詔過後,白曉文見了田豐,頗為感慨地說道:“如果沒有先生鼎力襄助,我怎能輕取許都,迎回天子?如果不破許都,曹操後方穩固,勢必乘勝進逼冀州,我滿門上下都難以保全性命。”

    田豐並不居功,道:“此乃公子奇略,老朽不過略盡綿力而已。”

    白曉文當即奏請天子,述說了當日田豐在獄中,舉家舍業,助他秘密舉兵奇襲許都,請天子封賞田豐食邑。

    田豐堅決推辭:“此時冀州還沒有平定,主公不應急著封賞老朽,以免在外之臣,心生妒忌。”

    白曉文說道:“先生品行高潔,然而有功之人不可不賞,正應法度。”於是命喬蕊點檢府庫,賜巨鹿田氏金百鎰(兩千四百兩),等到河北安定,再議封侯晉爵之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