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51章 度個蜜月(1/2)

作者:邢雲劉水字數:4562更新時間:2022-08-12 01:43:10

    就這樣楚風和葉萱兩個人開始了他們的蜜月之旅,他們兩個人像是到了他們兩個人都沒有來過了雲滇山寨。

    這裏是一個巨大的少數民族的山寨,裏麵幾百戶人家全都是雲滇的居民。

    雖然這裏完全是按照雲南來建造的,不過卻將幾個山寨給融合在了一起,一共有七八個山寨,每個山寨都是一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文化。

    跟外麵的旅遊的經點不同,這裏沒有商業化的跡象,都非常的淳樸。

    楚風和葉萱兩個人換上了白族的服侍,在山寨裏麵手牽著手遊玩著。

    白族是西南邊疆一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崇尚白色,服飾以白色為主色。女子頭飾代表大理的“風花雪月”,舞蹈道具霸王鞭;男子身著紮染馬褂,舞蹈道具八角鼓。

    白族姑娘頭上戴的頭飾上也有著“風花雪月”的含義。因為在白族少女的頭飾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關的風;豔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帽頂的潔白是蒼山雪,彎彎的造型是洱海月。因此,也就形成了她們的頭飾現在所呈現的模樣。

    、

    聚居於點蒼山下、洱海之濱的白族人民,在生活習俗和服飾等方麵,一

    白族服飾

    白族服飾

    直保持著本民族鮮明的傳統特點。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為重。大理地區的白族男子喜纏白色或藍色包頭,多穿白色對襟上衣,外套黑領褂,下身穿寬桶褲,係拖須褲帶,有的還喜佩帶繡有美麗圖案的掛包。其他一些地區的白族男子,則比較喜歡頭戴瓜皮帽,穿大襟短上衣,外套羊皮領褂或數件皮質和綢質的領褂,謂之“三滴水”,顯得敦厚英俊,灑脫大方。一直以來享有“金花”美譽的白族婦女的服飾,更是色澤鮮美,絢麗多彩。大理一帶的婦女多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是淺藍色上衣配絲絨黑坎肩,右衽結紐處掛“三須”、“五須”的銀飾,腰間係有繡花飄帶,上麵多用黑軟線繡上蝴蝶、蜜蜂等圖案,下著藍色寬褲,腳穿繡花的“白節鞋”。

    手上多半戴紐絲銀鐲、戒指。已婚婦女梳發髻,未婚少女則垂辮或盤辮於頂,有的則用紅頭繩纏繞著發辮下的花頭巾,露出側邊飄動的雪白纓穗,點染出白族少女頭飾和發型所特有的風韻。劍川一帶的年輕女子則又喜戴小帽或“魚尾帽”。

    洱源西山及保山地區的白族婦女,常束發於頂,上插銀管,再以黑布包頭,穿右襟圓領長衣,係繡花腰帶,衣袖和褲腳喜鑲繡各色寬窄不同的花邊,有的還喜束護腿,顯得十分勻稱協調和俊俏美觀。

    總之,各地白族的服飾雖呈現出某些地區性的差異,但色彩明快、映襯協調、挑繡精美、古雅端莊等,則又是共有的特征。白族服飾因聚居地不同而略有差異,但所體現出的總體特征是:用色大膽,淺色為主,深色相襯,對比強烈,明快而又協調;挑繡精美,一般都有鑲邊花飾,裝飾繁而不雜。將其地域特點與白族服飾特色聯係考察大致可尋出這樣的變化趨勢:白族服裝越往南顯得越豔麗飾繁,越往北越見素雅飾簡;就山區與壩區比較,山區白族穿著較豔,壩區白族相對較素。

    大理地區的白族男子多著白色對襟上衣,外穿鑲花邊黑領褂,下穿白色或藍色肥寬褲子,頭纏白色包頭,肩挎工藝考究又實用的繡花挎包。而在山區或與其他民族居住的白族男子,在白色對襟衣外麵穿一件羊皮褂或腰係藍色土布腰帶。男子服飾現多已改變成漢族服裝,隻有在繞三靈、火把節等民族節日才能看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