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二章 未來的方向(2/3)

作者:蛋炒飯下酒字數:6312更新時間:2019-09-20 08:04:02

    李易睜開眼睛時,已經是紅霞滿天,東方欲曉。

    下床,李易舒舒服服的洗漱一番後,神清氣爽的走出小院,其實所謂的洗漱也就是用水漱口,用清水擦臉,這個世界沒有牙膏,沒有牙刷,隻有青鹽和木棍,毛巾是有,但是李易以前沒錢買,現在有錢卻又還來不及買。

    漫步在前麵的小花園裏,李易心裏想著自己未來的打算,李易現在所處的是宋神宗趙頊的時代,宋代的科舉,大體同唐代一樣,有常科、製科和武舉。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為減少,宋太祖為了選拔真正踏實於封建統治而又有才幹的人擔任官職,為之服務,於開寶六年實行殿試。自此以後,殿試成為科舉製度的最高一級的考試,並正式確立了州試、省試和殿試的三級科舉考試製度。殿試以後,不須再經吏部考試,直接授官。

    而英宗治平三年,正式定為三年進行一次科舉。每年秋天在各州進行考試,就是州試,第二年春天,由禮部進行考試,就是省試。省試當年進行殿試。殿試後分三甲放榜。

    宋代科舉在考試內容上也有了較大的改革。宋代科舉基本上沿襲唐製,進士科考帖經、墨義和詩賦,但是進士往往以聲韻為務,對明經隻強記博誦,而明經的其中義理,都認為學而無用。

    所以在王安石任參知政事後,對科舉考試的內容著手進行改革,取消詩賦、帖經、墨義,專以經義、論、策取士。

    熙寧八年,也就是八年後,宋神宗會下令廢除詩賦、貼經、墨義取士,頒發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和論、策取士。把《易官義》、《詩經》、《書經》、《周禮》、《禮記》稱為大經,《論語》、《孟子》稱為兼經,定為應考士子的必讀書。規定進士考試為四場:一場考大經,二場考兼經,三場考論,最後一場考策。殿試僅考策,限千字以上。

    但是現在王安石還沒有上任呢,不過李易也還太小,八年後剛好十六歲,所以對於預先知道會專以經義、論、策來取士的李易來說這未免不是一個機會。

    而且在宋代還有一個怪異的現象,就是一個沒有任何官職的白衣,隻要他才華橫溢,有寫幾首膾炙人口的絕代好詩,便可以大搖大擺的坐在官員滿座的酒席上,而官員們還要把他稱之為“白衣卿相”。

    現在的蘇東坡還沒有被貶至黃州,還在家鄉為老父守孝,他的許許多多著名詩詞都還沒有問世,更何況還有李清照、陸遊、辛棄疾等等一係列還沒有出生的著名詩詞作家。因此這對李易來說,如果不要臉皮,確實可以飛快的功成名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