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 75 章 事不宜遲(2/3)

作者:春江鴨字數:6400更新時間:2022-10-01 02:08:20

    強者恃強,弱者沉默。所知是一個圈,圈內是確定的、狹小的,圈外是廣袤的、茫然的。判斷一件事情的利弊,人往往隻能站在圈內去估計圈外。

    沈和徐找到前來動員宣傳的水電站人員,和他們了解了大概建壩的位置,可以確定,非常並逼近攝影師們要尋找綠孔雀的綠汁江河穀,因為沈鶯手裏的資料顯示,尋找範圍的經緯度處在“幾”字形的綠汁江的尾巴上,綠汁江直接匯入嘎灑江,而水電站的蓄水庫,就打算建在嘎灑江的上遊。

    對附近寨子的村民進行遊說宣傳,是他們開工前的最後一項工作了。

    這簡直是尋找並拯救綠孔雀的生死時速。

    沈鶯第一次畏懼“中國速度”,她一直很為自己的祖國驕傲。當下她急得嘴上燎泡,恨不得馬上開展搜尋工作,隻要拿到那片區域存在綠孔雀的影像證據,就有可能拖延水電站工程的進度。

    搞攝影的多少有些孤僻,沈鶯畢業兩三年,一直習慣單幹,最近兩個月徐學長成了她的跟班,但顯然綠孔雀的事,僅靠他們的力量遠遠不夠。

    無奈之下,沈鶯給自己的導師打電話,她有一位體製外的野生攝影老師,這位先生不僅點悟了她想要從事國內野生鳥類攝影的心願,並且他自己也是一位身體力行的動物保護、環境保護者。

    愚誌農先生,就是她在求學生涯中最愛敬的人。先生最打動她的一句話就是:你不知道一隻飛鳥需要的天空有多大。

    為什麽大學要去學攝影,為什麽一直保留著爺爺給她的望遠鏡,為什麽她的視線總是離不開那些姿態各異的鳥兒。先生的話,她覺得這是說她,也是說鳥。

    人總以為自己能禁錮鳥的一生,看輕它們溫暖而小巧的身體,那是為了飛翔連骨頭的重量也可以舍棄的生靈啊,它們飛翔的廣度和高度,猶如燈塔上指引的光,預示著人類的命運。

    電話打過去,許久才通,斷斷續續,愚誌農壓低的聲音意外地問她:“小沈,怎麽了?是遇到什麽困難了嗎?”他習慣尋找機會為別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沈鶯一聽他這動靜,就知道他應該是在某個地方蹲守,愚誌農是國內最有耐性的野生動物攝影師,為了拍好金絲猴,他在了無人煙的深山裏,從春蹲到夏,從夏到深秋,直到大雪覆落,猴子習慣了他的鏡頭,一守就是三年。人有幾個三年春秋呢。

    愚誌農也是國內第一位關注藏羚羊生存現狀的攝影師,他是用影像專為動物發聲的戰地記者。他做過很多旁人不理解的事,比如辭去電視台正經體麵的導演工作自費去荒郊野外拍動物,比如全身用迷彩塗裹,隻露出一雙眼睛,趴在西北的灘塗上,等待一隻羔羊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