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65章 朱棣:一個紡織業就能讓北京城多幾十萬人?(2/2)

作者:南山堂字數:4498更新時間:2023-03-12 20:20:53

    到時候實際上百姓們根本不可能花費那麽少的錢財。

    “大哥你這個問題問的太好了。”

    “爺爺,孫兒正準備讓一些女工這段時間到各個坊傳授織毛衣的技術。這個東西非常簡單,隨便一個人花費半個時辰就能學會了。”

    朱瞻墉一點也不緊張。

    織毛衣而已。

    他雖然不會,但是後世八九十年代的女人,隨便一個人都會。

    很顯然,這個東西的門檻是很低的。

    並且織毛衣跟其他東西不一樣,它除了需要幾根竹簽子,其他什麽投入都不需要了。

    對於百姓們來說,實在是門檻低的不能再低了。

    “瞻墉,這羊毛既然有如此大的用處,價格又比較低廉,將來必定是非常多人都願意購買的。這種情況下,目前這個作坊應該是沒有辦法滿足所有的需求吧?”

    朱棣的眼光還是不錯的。

    大明那麽大,既然羊毛線是個好東西,那麽需求量自然就非常大了。

    單單在北京城修建一座作坊,必然是不能滿足需求的。

    這種物美價廉的東西,注定是要全麵開花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朱瞻墉把羊毛清洗和紡織的相關技術給推廣開來才行。

    但是在這個年代,逼著別人對外公布獨門技術,並不是一件多麽光彩的事情。

    所以朱棣隻能是旁敲側擊的說,讓朱瞻墉自己主動的提出最終的方案出來。

    “確實如此,哪怕是一戶人家隻一個人有羊毛衣,匯總起來也是非常龐大的一個數字。並且草原那麽大,需要從各地收購羊毛過來,全部都運輸到北京城也是不現實的。”

    “不過可以在北京城劃分出一部分的區域出來,專門用來作為紡織區。所有羊毛相關的產業都放在這裏。”

    “雖然這樣子可能回到導致一部分的羊毛的運輸成本比較高,但是作坊集中在一起之後,相關的化學藥劑之類的東西,成本也會大幅度的降低,綜合起來看,成本應該還是最優的。”

    “當然了,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事情。”

    朱瞻墉滿臉自信,在那裏滔滔不絕的說著話。

    旁邊朱瞻基看的非常羨慕。

    什麽時候自己也能如此呢?

    “不是最關鍵的事情?那你覺得最關鍵的事情是什麽呢?”

    朱棣頗為好奇的看著朱瞻墉。

    他倒是想要看看朱瞻墉到底還能說出什麽新花樣出來。

    “爺爺,紡織產業是一個對人力需求非常旺盛的行業。我大明遷都北京城,要把這裏作為邊防一線,那麽自然需要有大量的人口遷移到這裏。”

    “如果單純的依靠朝廷的動作,那麽不說效果如何,成本和代價顯然是不低的。”

    “但是如果依靠這個作坊城,能夠自主的吸引幾十萬人員在這裏幹活,那麽整個北京城一下就繁華起來了。”

    “有人了,很多事情就好辦了。甚至將來可以在北京城四周再設立一些新的城池。”

    朱瞻墉這麽一說,朱棣還真是眼睛一亮,道:“一個紡織業就能吸引幾十萬人?”

    。您提供大神南山堂的大明孽子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