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章(3/4)

作者:鄒當榮字數:11658更新時間:2019-09-21 09:35:23

    那時侯,《故事酒吧》隻有一個名字,做什麽,怎麽做,都是一片空白。邊海明帶著《經視周末》分給他的兩個實習生,每天都坐在茶館或者辦公室抽煙。一天四五包,一個月下來,他左手的食指和中指都變成了焦黃色。他開始想將《故事酒吧》做成一個講故事的欄目,可是覺得不直觀,不生動。如果將故事的內容還原於生活的真實,把它演出來,無疑比光講更有味道。然而,別人憑什麽看你的《故事酒吧》?賣點從哪裏找?演員從哪裏請?一係列的問題困擾著邊海明。後來,他決定演故事,但不是象電視劇那樣演,而是集中在室內舞台;不是演那種沉重的故事,而是演那些輕鬆的故事;不是請外地演員,而是請湖南笑星。

    思路訂下來,邊海明馬上開始物色演員。考慮到當時最火爆的本土笑星奇誌、大兵已經簽約湖南經視的《幸運1998》,他將目標鎖定在笑星楊誌淳身上。這樣一來,徹夜抽煙的又多了一個楊誌淳。

    邊海明想:“從外型看,楊誌淳象個農民,但湖南經視是城市電視台,顯然不合適;隻有居委會的人,才可能是楊老師這個樣子,但楊老師不象主任,主任哪有這麽土氣的?”就這樣,楊誌淳成了“居委會牛主任腳下的委員”。演員確定了,劇本卻沒有下落,邊海明找來了省湘劇院的著名編劇陳蕪,要他用湖南方言寫一集看看。結果劇本出來,邊海明念給大家聽,一個個肚子都笑痛了。有個人開玩笑地說:“這哪裏寫的是楊老師,簡直是洋五六(長沙方言:不是正兒八經的,開玩笑的,不按常理的,隨和的)!”

    “好!”邊海明一拍桌子,站了起來,“就叫楊五六。”於是,這部30集搞笑的室內喜劇故事《楊五六笑傳》出籠了。它不僅創造了全國白天檔非黃金時段電視收視率最高的奇跡,而且由這個係列劇製作而成的VCD光碟《楊五六笑傳》,也在1999年春節火爆湖南,首版3萬多套全部脫銷。2000年2月,江蘇有線電視台以10萬元的高價一次性買斷了《楊五六笑傳》(30集)劇本的改編權,準備改成江蘇方言在當地上演。由《故事酒吧》係列引發的“楊五六熟食”、“楊五六檳榔”、“楊五六醬板鴨”、“德哥酒”、“晶晶果凍”等產品也走俏市場,給企業帶來商機和較好的經濟效益。

    邊海明不僅自己寫劇本,而且自己親筆創作了《酒吧歌》、《德哥歌》、《龍飛鳳舞》等三首主題歌詞,每一首都獨具風格,並且很快在長沙觀眾中流傳開來。不僅如此,他還通過明查暗訪或者征稿的形式,培養了袁雅琴、劉宏俊等一大批作者。看過《楊五六笑傳》的觀眾或許記得,袁雅琴七易其稿寫成了第一集故事《路在腳下》,劉宏俊一個人寫了7集,而他是怎麽被邊海明發現的,卻鮮為人知。那時,邊海明在報紙和電視上四處廣告,征集《楊五六笑傳》劇本,每天都有很多人寄稿子來。邊海明一個人看不了這麽多,就讓兩個實習生幫忙看。一天早上,邊海明過來上班,發現廢紙簍裏堆滿了稿紙。他問:“這些都看過了嗎?”實習生說:“都看過了,不能用。”說著準備拿紙簍子去倒掉。邊海明說:“等等,我先看看。”他從紙簍裏抽出一篇抄得比較工整的腳本,認真地看起來。看完後就叫實習生打電話,約作者到劇組來。後來稿子修改定稿為《金屋藏嬌》被搬上了熒屏。這個原來在湖南電視機廠的普通工人,經過邊海明的輔導,目前已經成為了《故事酒吧》的製片主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