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節 “希望工程”,希望中的愛(3/4)

作者:劉戰英字數:8704更新時間:2019-09-21 20:37:19

    “我要上學”,這是一個多麽催人淚下的主題。

    “我要上學”,這是一首多麽悲愴而凝重的歌曲。

    “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再窮也不能窮了教育,中國在近代所以積弱盈貧,主要是教育滯後,人民蒙昧,那笨重的經濟翅膀欲飛不能呀!”張曼新想到此,與夥伴們一合計,立刻帶領副會長薛飛,代表“華聯會”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簽定了扶持和資助一千名孩子複學讀書的協議。

    張曼新回到匈牙利,立刻商討成立了“結對救助中國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匈牙利愛心委員會”,拉開了向“希望工程”捐款的帷幕。

    同時,張曼新激情澎湃地奮筆疾書,寫了一封《匈牙利華人聯合總會致匈牙利華人各社團的公開信》,刊登在《歐洲之聲》報上,並印製成單頁,廣泛散發。

    張曼新的“公開信”一發表,立刻在匈牙利華人社團和廣大華胞中引起燎原之勢,一篇篇帶著呼喚又帶著愛心的《中國人幫中國人,救孩子就是救中國》、《伸出援助之手,為了失去校園的孩子》、《我為“希望工程”獻愛心》等文章在報端紛飛,一筆筆漾著情又蓄著愛的捐款送到了“愛心委員會”。

    在為期不長的時間裏,由“華聯會”發動並得到廣大旅匈華胞支持的為“希望工程”的捐款達四萬二千美元。旅匈華胞的心與上千名複學的兒童的心連在了一起,旅匈華胞的愛心與祖國的胸膛貼在了一起。

    轉過年來的國慶節,張曼新又作為國賓參加了國慶活動。

    席間,一位記者在采訪張曼新時,不經意地問了句:“張先生,聽說您現已榮任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副會長,又成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委員和自治區僑聯的常委,你還打算為國家做些什麽貢獻?”

    這位記者話出口頓時覺得有些唐突,感到問得不太得體,他的目光中流露出幾分不安。

    張曼新思索有頃,開口便答:“我打算今明兩年內為祖國興建一所希望小學。”

    “興建一所希望小學?那得需要幾十萬元人民幣吧?”這位記者不禁驚訝地問。

    “大概需要三十萬。”張曼新答。

    “三十萬!”這位記者臉上的驚訝之態繼續在擴散。

    因為,他知道,張曼新雖然是著名的愛國僑領,但他卻稱不上億萬富翁。幾年來,他放棄能大把賺錢的生意,全身心地投入到“華聯會”的工作中,不但在“華聯會”中分文不拿,而且每年還要為“華聯會”開展的各種活動付出數目可觀的費用以及支付辦《歐洲之聲》報的費用。不僅如此,他在每年以“華聯會”的名義發動的向匈牙利殘疾人和中國的“希望工程”等方麵的募捐款中以及對國內災區的捐款中,他都為人表率地帶頭捐獻。僅對安徽和浙江溫州等地區的水災,他就捐助六千美元,加上每年大量接待工作的開支,方方麵麵,裏裏外外,每年耗費的資金,都在五六萬美元以上。他隻花不掙,錢從哪裏來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