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為本書盟主)(1/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10124更新時間:2023-04-26 16:18:43

    朱祁鈺是堅持開海之人,而經過了上次奉天殿朝議,王複被革職之後,他開海之決心,已經昭然若揭。

    大皇帝如同正午的烈日一樣高懸,天日昭昭。

    關於開海,金濂始終持有堅決的支持態度。

    而且他從一開始就旗幟鮮明的表示了,太宗文皇帝在南洋和西洋開辟航路,隨後因為種種原因,文皇帝的開辟之功的勝利果實,被篡奪了。

    大明朝廷的市舶司,也僅限於管理貢舶,而不管理商舶。

    開海,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但是也並不困難。

    黑格爾作為唯心主義哲學的學者,是值得尊重的,但是他從未到過中國,卻斷言中國沒有海洋文明、中國與海不發生關係。

    這種教師爺一樣論斷的口吻,因為崛起於海洋的歐洲強盜文明對世界秩序的強烈影響,蔚然成風。

    最終在教育體係、學科建設等等領域,形成了一道堅定的中外壁壘,將中國排除在世界之外的封閉體係,並且將中國,固化為了一個故步自封、守舊、不思進取的形象。

    這是文化入侵的結果。

    朱祁鈺來到了大明,是一個市舶司、龍江造船廠、被棄置,文皇帝開辟的航道被竊取的時代,但是依舊能看到無數的海貨在大明的市集上銷售。

    中原王朝始終在拓展著自己的海洋空間,而且不斷的提高著造船的技術,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明已經由近海走向了遠洋。

    串聯起了無數個“海”的概念進入了“洋”的區域,也由斷斷續續的“點”,鏈接成了區域性、規模性的路。

    這些路,就是當然文皇帝派遣鄭和下西洋走過的路。

    現在這條路被占著,大明因為沒有海軍,朱祁鈺隻能先從最基礎的造船廠和工匠開始進行。

    但是也不是沒有辦法擴展大明對海路、海貿的影響力。

    比如朱祁鈺的禦製銀幣,可以在大明境內流通、可以作為貨幣使用的銀幣,就是施加影響的重要手段。

    自從禦製銀幣的消息傳出之後,從倭國石間而來的倭銀越來越多,密州市舶司因為距離京師最近,也成了海商們的首選。

    而且這個的確是很賺錢的買賣,鑄幣稅這個東西,其利極厚。

    金濂作為戶部尚書,自問自己既有從龍之功傍身,一如既往的支持陛下的種種政令,可是到頭來,陛下去密州市舶司賺錢去了,卻沒有帶著戶部一起發財!

    金濂是憤怒的,他擲地有聲的說道:“朝廷雖厚往薄來,但是所費不足當互市十分之一,自密州市舶司建立以來,貢舶之往來,不足商舶十分之一。”

    金濂這段話揭露了一個大明朝貢貿易的一個事實。

    那就是大明從來沒在朝貢之事上虧過一分一毫,這也是鴻臚寺卿楊善,公然在朝堂上和陛下討論朝貢賺賠的基礎。

    比如在正統九年,倭國進貢倭刀3610把,但是各大名、寺社附搭貢舶達35000多柄(《日本一鑒》卷七)。

    朝貢朝廷之物若是一份,則市舶司貢舶互市乃是十份,商舶私貿則是百份。

    這種規模下大明與世界互市,大明是不會虧的,中原王朝與海洋不發生關係,這種論斷簡直是盲人摸象、管中窺豹。

    這種規模的海貿,需要多少銀幣去做支持?

    按照現在密州市舶司的行情,大皇帝拿著銀幣去市舶司換取倭銀,那是在拿麻袋往內帑裝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