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藝複興(1/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8844更新時間:2023-04-26 16:19:33

    胡濙思考了許久,禮法在胡濙心中是很神聖的,是他一輩子都在孜孜不倦追求的大道之禮。

    他笑著問道:“陛下,這天下有聖人嗎?”

    朱祁鈺思考片刻問道:“什麽是聖人呢?”

    胡濙認真的說道:“荀子曰: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朱祁鈺認真的品味了這番話。

    人貴,萬物輕,是中原王朝人文思想的一個重要標誌。

    有氣、有生、有知、有義所以為人,無知無義不是人。

    把水火、草木、禽獸、萬物,認為比人更重要,顯然比兩千年前的古人還不如,返祖現象了屬於是。

    這是春秋末年,從重鬼神到重人,人文思想蓬勃發展的必然結果。

    季路曾經問孔子鬼神事,孔子說:連人都顧不得,怎麽能顧鬼神呢,那不是愚昧嗎?管理百姓的大義,是對鬼神敬而遠之,是智慧。

    莊子說:天下之外非自然的東西,不去談論。

    墨子明鬼神之說,但是墨子很明確的回答過他為什麽追求鬼神之說,曰:我有天誌,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

    假托鬼神之說,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這種明鬼神的主張,讓墨子學說,在後來的發展中,遇到了極大的困擾。

    易曰:聖人以神道設教。

    鬼神之道,不過是聖人教化的手段罷了。

    鬼神這個階級被消滅之後,那自然要有填充,誰來擔任鬼神原來的職責呢?

    聖人。

    這就是在春秋之時,大思辨之中,從重鬼神到重人,人文思想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

    人貴於萬物,那到底什麽是聖?

    胡濙知道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眾說紛紜,他俯首說道:“陛下,臣也隻是一家之談,陛下姑且聽之。”

    “聖,聲入心通,入於耳,出於口,聖,通也。”

    “老子曰聞聲知情是通;孔子曰一以貫之是通;孟子曰大而化之是通;莊子曰齊物是通;墨子曰尚同是通;管子曰上察於天,下察於地是通;商鞅曰知萬物之要,察古今之變是通。”

    “於事無不通謂之聖。”

    老子莊子是道家,孔子孟子是儒家,墨子是墨家,管子是管學,商鞅是法家。

    他們早在戰國的時候,就已經深入的研究了什麽是聖。

    胡尚書的一家之言。

    “易曰: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胡濙看陛下已經理解了通的含義,總結性的說道。

    在易經的敘事中,幾,是指“—”陽爻,是指“--”陰爻。指的是事物的本質。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陰陽乃是萬物之根本,聖人對天地萬物的根本有極深的研究,這是通,也就大明白明白到了極致。

    聖的特征,是明白天地萬物運行的根本。

    中國有著很濃鬱的崇聖文化,老子、莊子、孔子、荀子等等,都被尊為聖人。

    胡濙用了三言兩語,解釋明白了人是什麽,聖是什麽,聖人是如何誕生的,又是如何定義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