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1/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8820更新時間:2023-04-26 16:19:40

    胡濙為什麽要研究關於萬王之王和萬國之主?

    其實原因很簡單,陛下要納來自大秦國的公主,胡濙總要研究一下,堵住某些風憲言官的嘴。

    明承唐製,這萬國之主,自然對小亞細亞半島和巴爾幹半島的宣稱權,那麽陛下意圖恢複萬王之王的領土,納一個來自大秦國的公主,就是應有之意了。

    君士坦丁堡就在巴爾幹半島到小亞細亞半島的交界處,巴爾幹半島包括了大部分希臘地區。

    至於日後是否真的要攻伐,那也是日後的事兒了。

    胡濙和尼古勞茲繼續喝茶,溝通著東西的差異。

    按照中國世代沿襲的大一統、五德輪回中正朔,也就是朝代的正統來說,麵前的東羅馬帝國的公主和使者,無疑就是泰西的正朔。

    如何最快速簡單的了解一個文明的根基?

    了解他的家庭製度。

    在任何文明之中,家庭都是社會的基石,“家”作為社會中最小的單位,可以從根本上反應當時的社會製度和現狀。

    大明的人丁統計之中,隻是以戶計算,而非用口計算。

    戶就是社會的基本單元。

    尼古勞茲運來的文牘中,反複出現的單詞familia,表示羅馬法中的戶。

    這一點中國和羅馬是相同的。

    胡濙抿了一口茶,他極其擅長品茶,隻是歲數大了,品不出那些細細的香味兒來了。他笑著說道:“大明很重視家庭。”

    尼古勞茲想了想說道:“我們羅馬亦是如此,十二銅表法,亦被稱之為羅馬法,到今天依舊是一步極好的法律。”

    “十二銅表法雖然被日耳曼蠻族給毀掉了,但是我們羅馬依舊保存著完整的拓本,在十二銅表法中規定了一夫一妻製度。”

    十二銅表法就是羅馬法,這也是重點翻譯的內容。

    法家的大同世界裏,追求的是一斷於法,一切交給律法去約束。

    大明在進行大思辨,將曆朝曆代的律法條文拿過來看看,羅馬法也不是不能看看。

    胡濙點頭說道:“此乃禮法也,《楚辭·天問》曰: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焉得彼塗山女,而通之於台桑,閔妃匹合,厥身是繼。”

    “所以中國,正妻製度在夏之前,便已經確定了。”

    屈原這幾句說的是大禹有治水之功,又得到了塗山國女子為閔妃,婚配來繁衍子孫。

    胡濙聊得是婚姻法,這可不是胡濙胡咧咧,比如在《詩經·小雅·棠棣》曰:「宜爾家室,樂爾妻帑」,也是這樣的描述。

    帑同“孥”,指的是兒女。

    為此太史公在匈奴傳中,怒噴匈奴乃蠻夷,就有一條說的是: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於之後生了個兒子,呼韓邪單於死後,王昭君哭訴求歸,因為匈奴實行收繼婚製。

    收繼婚製,就是父親死了,妻妾歸兒子所有,如果沒有兒子,歸弟弟所有。

    王昭君是漢人,哪裏受得了這個?丈夫死了,王昭君當然要求歸。

    但是當時的大漢皇帝是漢成帝,漢成帝敕令王昭君從胡俗,王昭君嫁給了自己的繼子複株累單於,又生了兩個女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