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8880更新時間:2023-04-26 16:19:42

    “好的好的。”兩位商總連連點頭。

    此刻他們才明白,其實這銀票,對別人沒用,但是對於經常大宗交易貨物的商總來說,的確是方便了不少。

    這種方便是有代價的。

    第一個代價,就是任何的大宗交易,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貨物價值多少,根本不能再降低物價減少稅務成本了。

    第二個代價,就是日後一旦抄家,固定資財、流動資財到底有多少,到寶源局翻動賬目,就會明明白白。

    對於商人來說,明知道是皇帝的手段,但是他們還是欲罷不能。

    就像是出售勒死自己的繩索一樣,商人們普遍接受了這種方式。

    他們明明在抗拒著陛下,但是陛下每次說什麽的時候,他們即便是不情願,也隻能乖乖躺平任陛下施為。

    幾處的寶源局開始瘋狂的吸儲,在吸儲之後,大明朝的第一次大規模投資,開始了。

    李賢和李賓言在南衙的巡撫司衙門碰麵。

    與會的有大同伯陶瑾,番都指揮馬雲、平江伯陳豫、寧遠伯任禮,工部右侍郎王巹、鬆江市舶司提督太監王寅等人。

    這是討論具體如何複產船廠之事。

    李賓言坐直了身子,他依舊帶著永樂劍,乃是欽差。

    李賓言十分嚴肅的說道:“我認為我們首先應該開辦工匠學堂,培養屬於朝廷的工匠,這樣才能夠有條不紊的開展工作,工匠的人數還是太少了。”

    興教化,幾乎是李賓言的第一個念頭,真正將木材、桐油、鐵錠、鉤索變成南下西洋的大船的是勞動,而不是朝廷。

    而勞動的載體是千千萬萬的普通百姓。

    這一點上,李賓言有著清楚的認識。

    “我同意。”李賢舉起了手,表示了自己的讚同,他在龍江造船廠,腳踏實地的調查了許久,認為李賓言的想法是對的。

    工匠才是造船業的基石。

    建設學校,培養人才,是增加工匠本身的固定資財,可以有效的提升工匠的勞動效率。

    現在,錢不是問題,如何把錢花的物有所值,就成了新的問題。

    徐承宗眼睛一亮,在他看來,李賢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手中的幾個小的造船廠進行置換。

    雖然有跪著當巡撫的感覺,但那是最簡單最直接完成皇命的辦法。

    李賢和李賓言在會前肯定是通過氣了,他們還是想站著把官給當了。

    而且直指問題的核心,人。

    徐承宗十分興奮的說道:“我在城郭有一處地皮,大約八千多畝地,依山傍水,當年太祖高皇帝攻打集慶的時候,高皇帝曾在那裏駐軍地,後來賞給了魏國公府。”

    “太祖高皇帝在洪武年間設桐園,又在吉林設吉林船廠,永樂年間又增加了清江船廠,太祖、太宗皇帝知道,一定會同意把這片地,當做學社的。”

    “當然如果肯給我立塊碑,我是感激不盡的。”

    徐承宗貪嗎?他一點都不貪。

    穀城郭八千畝地,依山傍水,絕對不是壞地方,他直接拿出來,隻要一塊碑的意思很簡單,他一點都不打算爭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