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8628更新時間:2023-04-26 16:20:32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海洋問題,絕對不是一個區域的財經事務的問題,而是關係到了國家安全和富強的國策問題。”

    “得民心者得天下也,得海洋者,安天下得富強也。”

    李賓言拋磚引玉,談到了兩個大方向,第一個是國家安全,第二個是國家富強。

    國富則民強,民強則國富,這是一種相互存進的關係,海洋對大明至關重要。

    徐承宗拿出了自己的題本,對於第一個議題海權問題,他早就準備好了自己的想法。

    徐承宗並沒有李賓言那麽多的聖眷,請不到鄭和的原本奏疏作為引經據典的依據,他隻是談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無論從戎事、政務、財經事務等多個角度去看,我認為,海洋本身最為重要,也是最為惹人注目的是可以充分的利用海商航線。”

    “因為天氣、滄溟流、季風、礁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大海看似廣闊,但隻能選擇其中的部分作為航線,我將之稱之為海路。”

    “我認為誰掌控了海路,誰就掌控了海洋。”

    徐承宗的發言引起了眾人的議論紛紛,魏國公徐承宗是兄終弟及襲爵至今,做事本就放蕩,煙雨樓建在大功坊,建了五層甚至連皇宮都能盡收眼底,雖然現在拆了,但是做過就是做過。

    在南衙叛亂時候,徐承宗極為糟糕的表現,讓人頗為失望,先是逃跑到了鳳陽,然後看著自己的寵妾被車裂於城下。

    這麽一個人,身居國公高位,其實來到鬆江府參加海洋會議幾乎所有人的人,都不是很在意這個魏國公。

    但徐承宗的發言,並不是不學無術,即便是有人代筆,也不是虛應其事,準備極其充分。

    徐承宗看著眾人的討論,並沒有多說什麽,在他心裏,必須要讓陛下知道他有用,才會讓他繼續如此的尊貴下去。

    徐家一門,畢竟有兩座國公府。

    徐承宗繼續開口說道:“景泰二年,寧陽侯陳懋在漳州設船廠,造遮洋船四百餘艘,景泰三年起,每年起運白糧,也就是占城米,曰一百八十萬石,其中正賦約一百一十萬石,其餘折銀幣三十萬回福建。”

    “正統十三年,福建民亂狂風驟雨,席卷五省十七府百萬百姓,景泰七年,福建安泰,百姓安居樂業,漳州市舶司納稅僅次於鬆江府市舶司,僅官辦造船廠就有七處,而民辦在冊造船廠就有二十餘處。”

    “福建納賦征課,幾乎與鳳陽諸府持平,僅次於浙江、江蘇,官收官解,押解運送的損耗,海路靡費不過陸路的三十分之一。”

    “這是一份景泰六年,鬆江府市舶司的商貨往來明細,從鬆江府至忽魯謨斯,隻需要一年可以就可以來回一次。”

    “安全,針路之上固然有海盜,若是走陸路從玉門關出,則至少需要一年半到兩年,這一路上,要經過瓦剌人、突厥人和新月人的地盤,還有數不盡的馬匪,數不清的課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