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1/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8682更新時間:2023-04-26 16:20:33

    李賓言並沒有對費亦應進行任何具體的處罰,一切的一切,都由上意決定。

    李賓言手中握著一本書,這本書是匠城的工匠們集體著作,名字叫《坤輿誌》,一共十六卷。

    第一卷到第六卷說的是采礦,第七卷說的是實驗法,第八卷為選礦,第九卷為冶煉,第十卷為金屬分離,第十一卷為冶金設備,第十二卷為燋炭法。

    這一本書集諸多官廠冶煉技術之大成,編纂而成,但是書中並沒有任何大明鋼鐵的冶煉之法,並不是工匠們不會,而是這本書還有另外四卷,分別是鑄鐵、鋼鐵、軍械和防鏽。

    大規模刊行是前麵十二卷,後麵四卷則為大明工匠院的教材。

    這本《坤輿誌》裏麵,毫無神秘玄虛說法,工藝和設備的描述非常清楚而且準確,並且配有二百九十幅木刻附圖,即便是不懂冶煉之術,也可以理解。

    而作者則是常有德。

    常有德本不是工匠,而是馬鞍廠的醫倌。

    馬鞍廠特區擁有三萬戶,共計十五萬人丁,還有駐防的京軍以及南衙平叛之後的俘虜,總計越五十餘萬人,隨著俘虜的五年勞役不斷結束,馬鞍廠的人數並沒有減少,而是逐漸增加。

    僅僅馬鞍廠就有兩萬餘礦坑,讓馬鞍山變得坑坑窪窪,而開鑿這些礦坑的則是大明的普通百姓和窯工,由於礦塵和油煙的原因,窯工多疾多病,為了給窯工看病,常有德從石景廠醫倌調到了馬鞍廠特區。

    在這七年的工作中,常有德的醫術基本還是《預防衛生與簡易方》的水平,但是他的冶煉技術有了突飛猛進,後來幹脆轉了匠官,而後主持編纂了這本《坤輿誌》。

    李賓言研墨提筆,他要為這本坤輿誌作序,然後送入京師。

    “伏以皇天開泰運,付大寶於元良;聖帝禦明時,奠群生於景泰。聲教洋溢乎天下,仁恩普洽於寰區,神人歡慶。欽惟皇帝陛下,聰明睿知,成功儷美於唐虞……”李賓言的這個開頭,是作序的標準開頭,總結來說,就是誇讚的錦繡文章,一頓馬屁狂拍,把皇帝拍的越暈乎,表示臣子越恭敬。

    李賓言雖然不擅長這個,但是畢竟進士出身,拍馬屁這事,隻要他想,就能寫出一堆當事人看了臉紅的馬屁來。

    什麽儷美於唐虞,茂德丕隆於湯武,恩廣被於兩間,功永垂於萬世之類的話可謂是張口就來。

    “坤,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輿,車輿也,坤為地,為大輿。”李賓言首先解釋了下坤輿二字的含義。

    天下最大的車輿就是大地,所以輿圖就是地圖,而土地之學就是輿圖之學。

    李賓言繼續寫道:“於凡大地孕毓之精英,無不洞悉本源,闡發奧義。即礦脈有無利益,亦且探厥玄微。果能開采得宜,煎煉合法,則凡金銀銅錫鉛鐵等類,可以充國用民生。”

    “書中所載,皆窺山察脈,試驗五金。與夫采煆有藥物,冶器有圖式,亦各井井有條。”

    李賓言寫到這裏就停筆並且將筆放下,眉頭緊皺,他發現了一個問題,他解釋清楚了坤輿二字,對這個誌字,卻解釋不清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