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五十三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1/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588更新時間:2023-04-26 16:20:51

    於謙看著天邊的雲彩,不悲不喜的說道:“臣曾經聽聞過一個故事,臣還專門找禮部尚書胡濙,求證過這個故事的真偽,確認為真。”

    跟皇帝講話,不講真話就不要說話,否則就是欺君之罪。

    於謙繼續說道:“永樂七年,太宗文皇帝北伐,陝西一農夫於泥河濱得玉璽,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朱祁鈺啞然的說道:“傳國玉璽?是朕知道的那個和氏璧改的傳國玉璽嗎?”

    脫脫不花獻出的是大元寶璽,並非自秦代代代相傳的傳國玉璽。

    民間傳曰:得玉璽者得天下也。

    當年江東猛虎孫堅獲得了這枚玉璽,就鬧得血雨腥風,交惡無數。

    而後袁術得到了這枚傳國玉璽,僭越稱帝,離心離德,最後落得眾叛親離,嘔血而死。

    傳國玉璽的出現,往往伴隨著腥風血雨,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於謙的手指在憑欄上敲擊著,有些出神的說道:“是,玉製色白微青,螭紐,缺一角以金補,陝西巡撫不敢怠慢,連夜將玉璽送入京師。”

    “胡尚書見到了那枚玉璽,堅稱那枚玉璽是假的,理由有三。”

    “一、篆文與《輟耕錄》等書摹載魚鳥篆文不同,說是玉璽上的八個字,與秦時的篆文不同,胡尚書在禮法這塊是無出其右的,自然對秦小篆有深入的研究。”

    “二、旁刻魏錄者不類,漢獻帝被迫禪讓,曹丕稱帝,讓人在傳國玉璽上刻上了大魏受漢傳國璽,以示禪讓和正統,在陝西發現的這枚玉璽上並無此句。”

    “三、則是胡尚書知道這傳國玉璽究竟去了哪裏,元末宰相、修了遼金宋三史的脫脫帖木兒,酷愛磨璽,喜歡把玉璽磨平了,刻上自己的名字,傳國玉璽就被磨平了。”

    朱祁鈺一愣,這元末宰相脫脫的愛好有些奇怪,不過想起乾隆乾小四酷愛給名畫蓋章,這磨璽的癖好,也不足為奇了。

    “原來如此。”朱祁鈺當然知道,這玩意兒很難是真的,與其說陝西農民在田地裏發現了傳國玉璽,朱祁鈺更相信脫脫這個完蛋玩意兒把它磨平了。

    這種獻祥瑞的方式,大概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陝西上下製造了這種祥瑞的熱點新聞,太宗文皇帝隻需要就坡下驢,就可得到一個受命於天,皇位正統的名頭。

    畢竟太宗文皇帝的皇位,是起兵造反,靖難篡來的。

    胡濙自始至終就是誰在寶座上就支持誰,乃是無德禮部尚書,大明投獻第一人,從建文朝一直投獻到了景泰朝,六十年風風雨雨,胡濙始終屹立不倒。

    胡濙居然阻止了這場證明朱棣皇位合法性的鬧劇。

    朱祁鈺懷著幾分探究的神情看著於謙,等待著於謙的下文。

    於謙看著陛下理解了他要說什麽,才繼續說道:“就跟這泰山封禪類似,用一枚玉璽去證明受命於天,就像辦一場盛大的祭祀,讓老天爺知道功績的泰山封禪一樣。”

    “本身就是很可笑。”

    “胡尚書當時跟文皇帝說:我朝高皇帝自製一代之璽,文各有義,隨事而施,真足以為一代受命之符,而垂法萬世,何藉此璽哉!”

    “我大明自有法統,何須借著這個不知道真假的玉璽去證明呢?”

    “文皇帝覺得胡濙所言有理,那麽祥瑞玉璽就被扔進了內承運庫裏,應該還在落灰,沒人敢拿那東西出來賣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