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八十六章 銀莊不應成為朘剝的利刃(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466更新時間:2023-04-26 16:21:04

    李賓言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

    大明的冗員和宋朝的恩蔭冗員不同,大明的冗員問題集中體現在了藩王子嗣無窮無盡,供養藩王讓地方的財政壓力極大,而掛靠砸藩王府的縉紳田產,又讓大明的稅基進一步的萎縮。

    在萬曆十年,張居正死後,無數宗親前往京師告狀,痛哭流涕,說高拱和張居正是一丘之貉,欠了宗親二十年的宗俸沒有發,年輕的萬曆皇帝,補了一次宗俸之後,就發現大明已經無力支付宗俸了。

    而另一方麵,官選官不斷轉向世襲製的情況下,大明的稅基進一步的萎縮。

    龐大的寶源局銀莊法,必然會滋生腐敗,這寶源局的官吏們,手稍微鬆一鬆,就會造成無數筆壞賬,而且這行當,本身就是過一次手,沾一次油。

    這也是朱祁鈺來到鬆江府後,王祜、林繡就開始了盤賬的原因所在。

    指望官吏自發的廉潔,這本身就是一種奢侈。

    朱祁鈺看著李賓言說道:“李愛卿有什麽好辦法嗎?”

    李賓言想了許久開口說道:“如果說真的要將寶源局推行天下,那銀莊主事應該升品,至少也是正四品的京官。”

    “其次,就是降低存儲利息,來供養龐大的寶源局官吏。”

    寶源局本身也有借貸、手續費等盈利手段,而且還能通過計省進行投資盈利,可謂是除了正賦、官廠之外的最大財政收入來源。

    而降息,或許可以喂飽寶源局龐大官吏的胃口。

    戶部主事王祜同時開口說道:“降息,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貨幣的流動性,存儲變為投資或者消費。”

    一直以來,在戶部官員和內帑太監的眼中,大明的銀莊存儲居然朝廷需要付息,就很奇怪。

    朝廷出錢、出人,為你保管銀子,居然還要給你利息?

    這天下哪有這等好事?

    若非兵仗局鑄幣稅的存在,這付息事,早就被拿出來說了。

    李賓言繼續說道:“各地的銀莊除主事外,一應為吏員,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官吏數量。”

    李賓言的這個主意,類似於客卿製,各地銀莊留存盈利之後,自己支付招攬銀莊吏員職役的俸祿,就如同各地縣衙的吏役。

    練綱到四川去查戥頭案的時候,就發現大明四川巴縣,衙役的數量超過了七千人,分為內班吏員,和外班職役。

    內班的吏員雖然是不入流,但也是官府中人,而外班職役,大多數招募自民間市井,很多都是世代相承執役。

    部分的職役倚仗官衙之勢,巴結上官,並與劣幕、惡吏等聯為一氣,敲詐勒索,侵害平民,為惡鄉裏,被人稱之為衙蠹[dù]。

    於謙搖頭說道:“今有司所行多反事,或以摧鋤豪富為辭,惟恐殷實之不貧,而市狙衙蠧,則傅以羽翼,令其恣吞良善,臣以為不妥。”

    戥頭案中,巴縣養的七千衙役,可不是吃幹飯的,假借摧鋤豪富的名義,為禍鄉裏。

    巴縣的外班職役名叫李三元,諢號黃臕,本是個殺人重犯,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之下,李三元殺人後,漏網逃獄了。

    逃獄之後,李三元結交山林流寇,交好官衙府司,輸重賄,最終成為了外班職役的領頭大哥。

    巴縣鋪戶每戶每年三兩銀子的常例,李三元還在城門外私設規條,擅抽課稅,多次當街強搶民女,為害一方凶焰滔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