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六十八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8658更新時間:2023-04-26 16:21:36

    “咱大明要是能弄好這戶製,就是收屋稅號銀,這一年也能有個過千萬兩歲收了吧。”朱祁鈺摸著下巴,思考著收屋稅號銀的可能性。

    興安不住的點頭說道:“何止啊,這僅僅廣州一地,這百萬之眾的城池,每個都能收個五十萬兩,三十四個百萬城池,能收一千七百萬兩白銀。”

    朱祁鈺不得不感慨的說道:“兩宋有錢是對的,他朝廷能窮才怪呢,可惜大明不能這麽幹啊。”

    “兩宋為何能收這個錢?”

    “因為兩宋不設田製,不抑兼並,不僅如此,兩宋朝廷還販賣官田,這就導致了兩宋出現了難以想象的失地農民。”

    “這些農民隻能進城當牛做馬求口飯吃,但是也有富裕起來的,這兩宋能這麽收屋稅號銀,是因為即便是把人收跑了,這城裏有的是人買。”.伍2⓪.С○м҈

    “大明沒法這麽收。”

    坐寇收錢也不是全無成本,這滿城不事生產的坐寇,吃喝拉撒都是一大筆的開銷,而且還要上供,這府裏的衙役也要打點關係,這衙門裏的方方麵麵都得打點好了,才算得上手眼通天,但是你要去打點關係,你總要有門路不是?這就得給勢要豪右們都得送一份。

    這四大家分這五十萬兩,其實真得不算多了。

    朝廷真的要收這筆錢,就得養這麽多的人,真的能到太倉的又能有多少?

    其實也不是什麽劃算的買賣,不如把坊牆拆了,朝廷不收,坐寇也別想收。

    “陛下英明。”興安也想提醒陛下,收屋稅號銀,是真正的與民爭利,是殘酷的朘剝,尤其是在大明這種科層製官僚體係下,這加稅最後都要攤到老百姓的頭上。

    “這年頭,想要增收,還是開海抽分收關稅靠譜啊。”朱祁鈺點著麵前的案卷說道。

    大明要設田製,抑製兼並,那就不能設立五十戶製,就沒辦法收屋稅號銀,為了一年不知道多少的收益,這麽折騰,不如開海,開海一念起,刹那天地寬。

    朱祁鈺拿起了另外一份奏疏,乃是戶部尚書沈不漏沈翼的奏疏,他在奏疏中,提到了百姓生育的問題,朱祁鈺認真的看完了這本奏疏,連連點頭。

    “朕最開始的時候是擔心沈翼做不好這戶部尚書的,畢竟沐陽伯金濂珠玉在前,現在看來,他還是不錯的,至少沒有脫離基層,憑空幻想。”朱祁鈺拿著奏疏對著興安說道。

    金濂是有戰功在身,曾經做陳懋的總督軍務去往福建平叛,而後做戶部尚書和大明皇帝配合極好。大明的新貨幣政策和開海事,在君臣的配合下,奠定了大明新財經事務的基礎。

    沈翼的這份奏疏,講的是鼓勵生育。

    在沈翼看來,大明就不要怕生多了養不起,生,可勁兒的生,能生多少就生多少,養不起就遷民,生下來,總要活下去的。

    大明眼下隻有萬萬丁口,如果大明眼下有五萬萬丁口,以大明現在的畝產,根本養不活這麽多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