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百一十一章 反其道而行之(1/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074更新時間:2023-04-26 16:21:55

    商輅左右看了看,這裏是廷議,是文華殿,一旦這裏形成了決議,就代表著大明最頂層的決策者們,決定對南北兩雍的一群蠹蟲進行流海外的決策。

    這種時候,商輅必須說些什麽,哪怕是無法影響決策,日後讀書人罵他也罵不到他的頭上,他真的盡力了。

    “陛下。”商輅艱難的說道:“陛下,正統年間大勢如此,山東方伯裴綸公廉,失不介於心,夷險不易其節,不避權貴,剛正不阿,結果呢?被逼的回鄉去做了縣誌篡修。”

    “大勢如此,監生罪不至此。”

    朱祁鈺看著商輅的模樣笑著說道:“就事論事,暢所欲言,這裏是廷議,就是各抒己見的地方,若是這裏不吵,到奉天殿的朝會吵去?”

    “你說得很好。”

    隻要不是開大朝會的時候,牽強附會強詞奪理,朱祁鈺從來不會發火,談,什麽都可以談。

    吏部尚書王翱,坐直了身子開口說道:“陛下,清廉和高效之間,頗有點像冬序。隻要反腐抓貪,就一定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低效。”

    王翱訴說的是一種普遍現象,當朝廷的反腐抓貪的力度越大,朝堂、地方行政的效率就會越低,而且絕對的清廉,一定會帶來絕對的停滯。

    這也是曆朝曆代反腐抓貪的窘迫之處,甚至成為了洪武年間的頭等噩夢。

    比如洪武年間,高皇帝治貪,甚至連剝皮揎草都用出來了,最後也沒有能把這貪給杜絕,反而朝廷的政令變得不再通順,到了建文朝年間,開始反撲的官僚們,更加猛烈的貪腐。

    王翱繼續說道:“即便是考成法高懸,也是極其低效,這個時候,當朝廷受不了這種斷手斷腳的感覺,就會放任一些治貪的力度,效率一下子就高了起來。”

    “這個時候,朝堂發現自己的政令可以快速下達並且被執行,而官員們往自己的口袋裏塞錢自然樂意,而商賈們更是如魚得水,百姓們在家裏桑種之物得以流通,從上到下,其樂融融。”

    “這個時候,但凡是出一點問題,朝廷都會下意識放鬆扼住官僚貪婪之手的力度,因為之前的經驗告訴所有人,放開力度,就會緩解一時之急。”

    “但是最後完全放開的時候,黃衣使者再也無法出京;陛下的政令送到了地方,就會被堆積在書吏的寺庫,而不是在黃榜之上;百姓悲苦無依訴諸無門,囊中無錢缸中無糧;天下豪強連田阡陌手下私兵無數。”

    “最終導致群雄並起,逐鹿中原。”

    王翱從行政效率和清廉、貪腐的問題上分析了一下問題,其實就是在政治中普遍存在的邊際效應。

    管理和放任都存在邊際收益,夠亂的時候管製有收益,

    管製太嚴的時候放任有收益,很有意思的一個動態平衡。

    用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話說就是寬而有製,簡而有節。

    景泰年間,大明朝堂的六部明公們,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說屁話,追求絕對清廉,肯定是作為吏部尚書的最高追求,但是那完全實現不了,王翱沒有起高調的講不切實際的屁話,而是從實際角度出發,去探討貪腐問題。

    王翱環視了一周後,才開口說道:“其實當下討論的南北兩雍監生之事,大抵和治貪之事一樣,最開始治學極嚴,而後遇到了一些問題,發現放任一些,可以短暫掩蓋問題,而後遇事就放任,最終導致了今天之局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