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百七十五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1/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024更新時間:2023-04-26 16:22:23

    朝堂之上,大明明公們奏聞國事,朱祁鈺將早就擬定好的處置意見,頒發了出去,朝議一直是一個宣布決定的地方,廷議才是吵架的小會,朝議總是一團和氣,可是這廷議從來不曾有過半日的安寧。

    比如這浙江冠帶典吏黃鎮奏陳,在外大小衙門增置夾棍等件刑具,酷虐軍民,刑部尚書俞士悅請旨嚴查督辦,防止這等害民之法,尤其是私設刑具,一旦查到,應嚴懲不貸。

    比如這江蘇、浙江的巡撫、左右布政、左右按察、提學官聯名上奏,請辦海事堂,這個事兒其實年初就開始提,這一直吵了幾輪,總算是把設多少學校,給折騰清楚,禮部尚書姚夔再奏,朱祁鈺這聖旨便到了。.伍2⓪.С○м҈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自古帝王,率以興賢育才為首務。學校興廢,關係人才之盛衰,治道之隆替。朕即位之初,簡學行老成之士,授以憲職,專理海事學堂,行之九餘年,頗有成效。今再興文教,諸提學履任當盡其職,為一方表率。人必先已,其務端軌範,嚴條約、公勸懲,使崇於正常,迪於正道。以稱簡任之意。」

    「欽此。」

    興安念完了大明皇帝的詔書,這浙江、江蘇等南衙諸府興辦海事堂的事兒,便算是定了下來。

    地方的巡撫父母官們之所以聯名上奏請旨興辦海事堂,自然是因為大明官船官貿招攬了大量的舟師,導致地方舟師奇缺無比,但凡是能夠牽星過洋之人,那都是各家各戶的座上賓,這其中不乏濫竽充數之人,居期間招搖撞騙。

    這牽星過洋可不是個簡單的事兒,是一個專業性極高的活兒,好多專門行騙的方士瞅準了機會,加入了這一藍海市場,一頓天南海北的胡謅,哄騙了銀錢之後,便消失的無影無蹤。

    一時間整個江南地麵的海貿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到底什麽樣的舟師才能保證船舶在海上能夠順利的抵達目的地?又能把船牽回來?這其中有沒有標準?對於這種奇怪的亂象,人才培養,變成了燃眉之急。

    尤其是對標準的渴望,成了江南地麵的共識。

    這個標準,誰來製定?

    海事堂結業的舟師,那在江湖上,招牌紮實過硬,大明的勢要豪右們,對鬆江府海事堂的舟師,頗有東華門外榜下抓婿般的熱忱。

    這海事堂畢業舟師變成了標準,這是民間自發的選擇,可不是朝堂政令的約束。

    這海事堂擴大規模,變成了廷議的內容,這興文教建學校,朱祁鈺辦起來才發現,一點都不簡單,不是朱祁鈺一紙詔書下至鬆江府海事堂,海事堂的掌教、教習們趕往各地便能建好的。

    建學校,又是立文脈,各地的文脈早就被壟斷的幹幹淨淨,想在地方立學,那也是黃河十八彎,一彎曲折過一彎。

    就比如地方的學閥們,更希望他們的教習先生、提學官們前往鬆江府海事堂就學,回鄉辦校,朝廷少管;朝廷自然是希望無論是鬆江府海事堂,還是杭州府海事堂,都是朝廷的海事堂。

    這隻是權力爭奪的一個剪影,廷議的內容極多,要不也不能拖到四月份,比如這校舍,土地從何而來,但凡是海事堂占據的位置無不是地方上上之地;比如這觀星台營建靡費,一個觀星台那可不是三五萬銀幣就能落地之事;比如這舟師上船這船從何來等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