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百七十九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1/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330更新時間:2023-04-26 16:22:25

    景泰年間,為何朱祁鈺選了大明的皇親國戚唐興作為番都指揮,帶領船隊南下西洋,而不是和永樂年間一樣選擇宦官呢?

    南下西洋的太監不僅僅有鄭和,還有王景弘、侯顯、亦失哈等等,這些能辦實事的太監,大部分都是靠靖難之役的考驗篩選出來的。而在和平年代篩選太監,最後一定會變成誰會拍馬屁誰就受重用。

    大明泰安宮有三個老祖宗,大祖宗是興安,二祖宗是成敬,三祖宗是李永昌。

    這三位一個是司禮監的提督太監,一個是東廠督主,一個是講武堂的提督內臣,都是極為重要的崗位,無論是哪一個,都沒辦法調動。

    番都指揮這個位置,可不是誰都能做的,官船官貿,不僅僅具有經濟意義,還有很強的外交和軍事意義,還要深受皇帝信任,不是到了遼闊無比的海上,便忘記了京城那位皇帝,忘記了自己身上背負的使命。

    所以,這個選擇,最後就變成了唐興作為番都指揮南下西洋,這是經過了慎重考量後的結果。

    「說起宣德末年、正統初年的官船官貿,唐指揮以為,為何大明這官船官貿就這麽停了呢?」李賓言和唐興碰了一杯,今天是送別,淺酌一二,再見麵,不知是何時了。

    唐興要去的是天邊,究竟能不能回來,都尚未可知。

    唐興看著一望無垠的海麵,頗為鄭重的說道:「也不僅僅是因為這南衙地麵勢要豪右們的狗腿子在朝中鼓噪聲勢所至,也因為哪怕是宣德九年的最後一次下西洋,就是連內帑都弄了個不虧不賺,再繼續下去不過是賠本賺吆喝,官船官貿可是要花不少銀子,一趟少說就得百萬兩銀子,內帑就是再闊,也不能這麽賠。」

    「賠錢,所以辦不下去了,就是這麽簡單。」

    「如此。」李賓言露出了幾分笑意,滿是笑容的說道:「唐指揮被這皇親國戚的身份給耽誤了。」

    唐興沒有把停罷下西洋的事兒簡單的歸因到勢要豪右為了一己之私阻礙大明發展,而是綜合考慮,就這一份眼光,就說明唐興是足夠勝任番都指揮,提督大明水師,前往南洋的。

    朝廷的效率要比民間效率低的多,這是科層製官僚製度下的必然弊病。

    若是外朝的文武官員也一起參與到了這官船官貿事兒上,文官、武將、宦官三方扯皮,這樣的效率又如何跟大明漫山遍野的走私販子爭利呢?

    現在不應該叫走私販子應該叫商舶了。

    大明的走私販私的現象有多嚴重?到了弘治年間,甚至連世侯們都參與其中,比如兩廣總兵官、安遠侯柳景,在廣州電白港和兩廣總督秦練文武勾結,將倭寇來的硫磺、硝石等物運往安南,再從安南將糧食運到倭國換取倭銀,賺的盆滿缽滿。

    最後這件事怎麽鬧到了朝廷?

    分贓不均。

    秦檢舉揭發柳景貪汙軍餉,屠殺良民,而柳景說秦紘殘暴**,最後孝宗皇帝和稀泥,柳景雖然被削爵閑住,但是柳景的兒子柳文繼續出鎮兩廣,秦紘被罷了官,但很快就去了南京做戶部尚書,沒過多久就再次被啟用。

    大明的勳貴、太監、文官、武將、縉紳、胥吏、商賈,全都是東南走私的參與者,朝廷用他們對他們的查禁,完全是隔靴搔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