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297章 恒產和恒心(3/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934更新時間:2023-05-02 10:38:00

    而且這樣的方案對於官吏來說要求過高了,現階段絕大多數的地方官吏是做不到的,又不是自家的地盤。為官一任,能造福一方自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不行,退而求其次,能造福自家一兩代,也是可以接受。

    “先秦之時,律法森嚴,平授耕田,懲戒惡族,為何各地皆反?光武之前,新朝王田,均分地畝,為何風雲突變,烽煙再起?”斐潛望著帳外,緩緩的說道,“文帝時期,《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皆一時鴻文,亦有平均耕地,增民恒產之意,天下皆讚,為何最終腰斬東市?七國之錯乎?晁公之錯乎?”

    趙雲默然無言,良久才說道:“那麽主公,當有何策?”

    “天下之法,皆無定數,彼時之良策,今日之毒藥,當以時俱進……”斐潛忽然笑了笑說道,“不可拘泥於一時也,亦無可法萬世之策。”

    趙雲瞪著眼,一時間竟然無言以對。

    倒不是斐潛有意忽悠趙雲,隻不過這個土地問題,當下確實是有些難處理。

    打土豪分田地?

    別逗了。

    一個製度要使用,是需要社會具備一定條件的,而漢代完全沒有這個條件,更何況打了土豪,也未必真的分了田地。

    土地這一件事情,就算是到了後世依舊沒有辦法妥善的去解決他,斐潛又能有什麽辦法立刻就能在漢代可以實施一個可以傳承千秋萬代的方法?

    其實在孟子的恒產論的體係當中,孟子也沒有讓百姓擁有自己的田產的意思,而是想要恢複春秋戰國時期的井田製度。

    井田製,土地是國有的,隻是把土地分給直接生產者固定地占有和使用而已。

    孟子所維護的,是希望統治者要保證小農經濟的百姓一定的生產資料而已,並非真的要讓百姓有“恒產”,在孟子看來,有固定產業的人思想穩定,沒有固定產業的人思想不穩定,這些思想不穩定的人胡作非為違法亂紀什麽事都幹得出來,這無疑是很有道理的。

    因為土地這個玩意,從當華夏統治階級意識到了其可以重複獲取產出之後,便立刻將其收進了後宮,從來不允許普通老百姓染指半分。但問題是,如果完全從百姓手中剝離了土地,難免就生出不少事情來……

    有一句話流傳得還是很廣的,飽暖思**,這句還有下半句,饑寒起盜心。人是不能窮的,窮了,什麽事都做得出來。偷竊更是小事。況且,就一般人而言,因饑而偷些食物什麽的,似乎也不是什麽大罪過。

    因此華夏統治者創造性的發揮智慧,將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分割開來,形成典型的封建社會的最基礎的設置,天子擁有天下的田地,但是將使用權轉派給封臣,然後封臣再將其授予農夫百姓耕作,平常老百姓所在市場上交易的,並非這個土地本身,而是這個土地的使用權……

    然後這樣的方式方法,甚至延續到了後世。

    “若民無恒產,必然生亂,此事某亦知之,天下士族多以經學傳家,又豈能不知?”趙雲皺著眉頭,顯然很是不解,“若知之,為何不為之?若不為之,如此經學又有和用?”

    “正所謂知易行難啊……”斐潛也是點點頭,感歎了一聲。

    別說漢代,就算是後世也是如此。

    房地產綁架地方經濟,拖垮實業發展,吞噬百姓積累的財富,難道大家都不清楚?

    斐潛到了漢朝之後在睡夢當中,有時候還會夢見到了還房貸的節點的時候,結果卡裏沒有錢還不上款項的場景,急醒之後坐在床榻之上,也不由得感歎後世的房貸給予他的壓力是多麽的驚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