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688章 消息(3/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8750更新時間:2023-05-02 10:40:36

    因為那是根。

    一種文化的根。

    就像是後世美式鍵盤的廣泛使用,導致了很多人在書寫方麵上的退化一樣,文字的書寫,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種文化的傳承。

    斐潛來自於後世,知道在後世為了專門研究甲骨文,或者是金文有多麽不容易,一方麵是因為在文學傳承上的問題,另外一方麵則是因為流傳到後世的東西有多麽的稀少……

    所以如果現在采用三種字體進行雕刻,縱然不一定全數都能傳到後世,但是多一份的備份,或許就多一份的傳承。

    三種字體!

    金文、小篆、隸書!

    或許後世的人挖掘出來的時候,就可以很直觀的看見從春秋到秦漢,華夏文字的整個變化,也不用費盡心思的去猜測某個篆體或者金文是什麽字,因為就像是對照的字典一般,在石經之上就能檢索出來……

    這算不算是自己對於後來世界的一種貢獻呢?

    反正不就是花錢麽?不就是剁手麽?花得值就好了,反正後世也不是沒有剁過手……在內心淚流滿麵的肉痛之餘,斐潛也就隻能是這樣的安慰自己。

    在和司馬懿反複敲定了一些石經的細節之後,斐潛也從荀諶之處得到匯報,在現階段的經濟體係之中,荀諶發現在當下市麵上出現了一些仿製的征西錢幣……

    該來的,終究會來。

    “劣幣驅逐良幣”,斐潛也懂,甚至比一般人都清楚,所以早在製造征西錢幣的時候,就已經是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很多人都知道“劣幣驅逐良幣”這六個字,但是其中有一部分人就是望文生義之輩,不知道其實在“劣幣驅逐良幣”之下,還有一些特定的限定條件,甚至還有“反格雷欣現象”。

    劣幣驅逐良幣要成立,首先,劣幣和良幣同時都必須為法定的貨幣;其次,兩種貨幣適用一個固定的法定比率,再次,兩種貨幣的總和必須超過社會所需的貨幣量。

    而在漢代,或者說在斐潛管控的境內,這三個條件,一個都不符合。

    漢代一直使用的都是五銖錢,金銀都很少用,所以在三國描述什麽大商家的時候,也都是用幾億錢進行描述,而不是用幾萬兩黃金什麽的,而五銖錢,不管是原先的那些質量好的五銖錢還是後來董卓鑄造的紙錢,在關中和並州地區,現在已經基本上退出了流通市場,所有的商鋪都不接受,所以第一個條件並不符合。

    其次,匯率這個東西,鋒銳無比,斐潛又怎麽會輕易的交出去?因為隻有在長安和平陽有設立大型得錢幣兌換機構,下一步會在成都建設第三個,而這三個機構就是後世錢莊的雛形了,都是屬於斐潛之下直接管理,稍微變動一下匯率,便可以讓這些企圖前來兌換征西錢幣,以此盈利的家夥虧得連褲子都穿不起。畢竟當下錢幣和後世紙幣係統不一樣,就算是往銅內摻雜了許多鉛錫之類的其他金屬,依舊是根據重量有一定價值的,並不是完全無底線的廉價,當匯率變動到無利可圖的時候,自然就不會有人考慮運什麽五銖錢到長安、平陽來進行兌換,而是開始考慮仿製,就像是現在出現的仿製的征西錢幣一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