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719章 建言奇策(2/3)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8462更新時間:2023-05-02 10:40:48

    楊修哈哈一笑,說道:“案牘勞神勞心,何有白沙林墟之美也!曾聞檀溪魚梁之色,未能親見,多有惆悵也!今仲宣而來,不若至酒話故居,瑣瑣常流,碌碌凡士,焉得芬芳山水之間哉!”

    王粲不由得一愣,看了看楊修笑嗬嗬的麵容,有幾分懷疑楊修是反諷王粲他自己在荊襄也是不受重用,隻能是寄情於山水,但是又覺得楊修這樣的一個小官職,又怎麽可能知道這些事情?

    “哦?此地不過山勢險峻,又有何妙處可言?”王粲說道。

    “仲宣有所不知,此地雖說乃關隘險地,亦有風景絕佳之處也!北有武安鳳凰城,西有光武降赤眉,觀洛水去東南,聽昌水流西北,思往昔之風流,臨陳跡之遺壁,豈不美哉?”楊修依舊笑著說道。鳳凰城,並非是後世的哪一座,而是當年白起在這邊的一座山上所修築的城池,因山名鳳凰,所以也就叫做鳳凰城了。

    王粲愣了一下,感情這楊修還是真的準備叫自己去遊山玩水了?自己要是真的想要遊山玩水,在哪裏不是玩,還非得要跑到函穀這裏來?

    “攬河賦歌,求真問道,憑吊先賢,固吾之所欲也……”王粲點點頭,將話題一轉,說道,“然今世事紛亂,何來清淨?且不知太史將軍近日可有空暇,某有一策欲獻於太史將軍,還請德祖兄代為通稟……”

    楊修點頭說道:“如此,某便上報太史將軍就是……”楊修瞄了王粲一眼,似乎看見了自己年輕時候的一些影子,旋即垂下眼瞼,微微的笑了笑。

    次日,太史慈聽了楊修的稟報,微微有些皺眉。

    要獻策?

    要獻策找我幹什麽?

    倒不是太史慈對於王粲有什麽意見,隻不過太史慈現在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了軍事上麵,而且太史慈發現,現在大河的水位似乎有些下降,導致了在函穀附近的地形也有了一些變化,這樣的變化很是有些問題,太史慈正在派人檢測觀察之中,自然也沒有什麽特別的心情去理會王粲。

    原本以為讓楊修這樣的家夥,就可以了,畢竟在太史慈看來,王粲和楊修都差不多,兩個人不管從家族還是文學,都應該是談得來的,這樣安排也不算是多失禮,然後王粲就往長安去就行了,結果沒有想到王粲居然還要找自己……

    真是麻煩。

    太史慈抓了抓腦袋,對比於王粲的什麽計策來說,太史慈更想要找到辦法解決當下大河河床裸露的問題。

    漢函穀,已經是和秦函穀不同了,當然其中還有楊氏的一段典故,但是也說明漢代和秦代的時候,地形地貌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而現在,似乎又有一些地貌上的改變!

    千百年間,大河,也就是後世的黃河不斷的從上遊攜帶泥沙而下,雖然漢代沒有後世那麽渾濁,但是也不代表著沒有泥沙,再加上這兩年天氣寒冷,似乎枯水的時間更長,水位更低,這就導致了整個大河的河床裸露出來了更多。

    在函穀關,原本就一條崤山古道,也就是之前大多數人走的那一條,函穀關便是修建於此,但是現在大河的河床裸露,那麽也就意味著若是持續下去,保不住那一天兵馬就可以趁著枯水期從河床之上通行而過!

    如果軍隊可以有辦法繞過函穀,那麽不就意味著太史慈在這裏,就失去了原本的防禦體係,變得可有可無了麽?

    挖掘河床來截斷通道?

    那麽需要多少人力?而且枯水期過後,水位上升,那麽泥沙自然倒灌回去,然後來年再挖一次?之後便是年年挖不成?

    在那邊再建一個關隘?

    先不說建設關隘需要多少材料,單說那樣泥沙淤積的河床,幹涸的時候自然看起來堅固,但是水訊一來,打下去多少根基,一泡也是稀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