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301章一碗雕胡(2/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774更新時間:2023-05-02 10:45:07

    再加上一碗肉羹湯。

    早脯相對來說會簡單一些,晚脯則是豐盛一點。

    基本上來說,像是斐潛這樣的級別的,每日大體上魚肉都還是有的,並且飯菜都可以吃飽為止。而對於一般的普通大漢士族子弟的早脯來說,也是做個什麽栗飯或是豆飯,然後配鹹菜,再加個大醬湯,也就差不多了。

    至於普通的勞苦大眾麽,就沒有正兒八經的飯,一般都是野菜粥居多,黑色的雜糧餅子,粗糙,抗餓。

    斐潛吃著菰米,忽然心中微微一動。

    黃月英也在一旁陪著吃,見到斐潛停頓了下來,愣了一下,WwW.

    雕胡,也就是菰米飯,和一般的米飯不太一樣。因為菰米較一般的米都要更硬一些,所以烹煮的時候也自然跟普通的米飯不一樣,不僅是需要提前浸泡,而且還需要更長時間的烹煮……

    菰米,到了後世的時候,一般就很少在日常飲食之中見到了。甚至如果不是倒大一點的超市當中去尋找,還不一定有。

    那麽是不是因為這個烹煮困難,導致了菰米在後世的不常見呢?

    斐潛微微笑著,搖了搖頭說道:

    這個烹煮的困難,並不是菰米稀少的原因。因為斐潛知道,再怎樣的費工夫,也擋不住華夏人追求美食的心。

    那麽是菰米不好吃導致被後世遺棄麽?也並不是。

    菰米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可食用,雖說後世菰米已少被人作為糧食食用,但菰米的食用曆史可追溯到周朝,並作為供帝王食用的六穀之一。

    菰米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必需氨基酸和脂肪酸、維生素以及各種微量元素,同時,人體所需的十八種必需氨基酸齊全。

    菰米的蛋白質含量為大米的2倍,味道比一般的米要香一些,有青草的芳香味。

    至少斐潛現在吃起來,比起什麽豆飯麥飯都要更好吃,但是為什麽菰米到了後世就漸漸沒有出現在華夏的普通百姓的餐桌上呢?

    斐潛吃完了飯,然後又和黃月英說了幾句閑話,布置了一下斐蓁的作業,便是出了後院,然後找到了管事,詢問了一些相關於菰米的事情,才算是明白了菰米在後世不常見的原因。

    菰米在成熟的時候是成熟一顆掉一顆……

    同時菰米容易染病害,一旦染病,就長不出菰米來了……

    不過染病的也能吃,隻不過不是吃長出來的菰米了,而是吃菰的根莖,也就是斐潛在夏天吃的茭白……

    也就是說長茭白的菰結不出菰米,而結菰米的菰長不出茭白。

    二選一。

    如此一來,斐潛就明白了。

    後世的人為了收獲較多的茭白,不斷地選擇那些易於被病菌感染而長成茭白的菰加以栽培,而原本那些沒有染病的菰米就漸漸的被淘汰了。

    這就有些意思了……

    讓管事走了之後,斐潛捏著下巴上的胡須,沉思了一會兒。

    這個篩選的過程,菰米的演變,說明什麽問題?

    對於一個農耕社會,甚至大多數人類社會,穩定是第一位的。

    穩定的食物來源,穩定的資源礦產,穩定的社會結構,穩定的晉升通道,一旦穩定被打破,整體社會必然會受到劇烈的震蕩。

    就像是當下。

    斐潛一邊思索著,一邊慢悠悠的往議事廳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