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597章付出,要有回報(2/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928更新時間:2023-05-02 10:47:27

    越是缺乏的,才是越發的強調。

    所謂,往往都是說得好聽,是無力反抗的時候給與自己的安慰,要不然曆朝曆代之中各種也不會層出不窮了。

    在推行各項政策的時候,大搞什麽執行論,上麵一拍腦袋,就想要下層去執行,做政策的時候既沒有想清楚又不說清楚,亦或是先試試沒事,反正試政策的人也不是自己,付出勞動努力,亦或是血肉代價的也同樣不是自己,那麽還有必要想清楚說清楚麽?

    就像是大漢之前規定,女子到了年齡不出嫁,便是要增加口算。看起來似乎有道理,而且也符合國家需求,但是真正製定政策的這個人,這個官吏,他自己有親自體驗過這個政策給大漢家庭帶來的影響麽?

    沒有。

    永遠沒有。

    所以這些政策,漸漸的也就變成了有的不好講清楚,有的根本無法講清楚,所以最後統統不講清楚,隻剩下了瞪眼睛吹胡子,執行!

    然後……

    曆朝曆代那個所謂的政策,到了最後沒被利用成一小撮人的升官發財的利器?

    斐潛不希望驃騎府內外,在將來也變成這個樣子。

    至少趁著斐潛還有後世的許多經驗的時候,能做出一個模板來。

    就像是斐潛當下,帶給這些驃騎府衙內外的官吏的一些新概念,一些新理念。

    在這些概念或是理念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就是。

    這個詞,對於這些大漢之人來說,是一個全新世界。

    但是他們並不難理解。

    斐潛給他們的解釋,生產力就是整個大漢的所有經學算術技術,以及農業工業等等的產出的總和……

    雖然這個名詞解釋不是那麽的準確,其實斐潛說的這個解釋,並不是生產力,大體上算是生產力的表現,但是這個生產力的表現,怎麽也會比這樣的說法更容易讓當下的大漢人理解。

    隻要接受了這樣的理念,那麽自然而然的就會比什麽更好理解了。民水君舟的觀念,不是魏征的獨創,也不是到了唐代才萌發的理念,而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荀子就已經提出來了。荀子的原話是

    這個理念有錯麽?

    沒有錯,一點都沒有錯。

    但是行駛在舟船之上的,又怎麽會時時刻刻去在意在船下的呢?

    畢竟水都這麽便宜,都這麽賤,不是麽?水有什麽稀奇?不是到處都是水麽?

    若是改成了能生產各種物品的總和的民,眾人便是紛紛點頭,對啊,生產多一份,我家財產多一分啊!田產的,工場裏麵產的,都是我的!

    如此一來,這國家資本主義,不就是多少有些萌芽了麽?

    故而自然就有人都意識到了後續的問題,也就是有人口,才會有產出。

    有人口才能賺錢,手上沒人口,還賺個屁?

    那接下來的思路,是不是要除了保護自家的人口之外,還需要擴充人口總量?

    要不然等人口下降了,人手不足了,還想著財富增長?

    等中上層都覺得水開始發冷的時候,底層的都已經是凍得冰寒了。

    大漢初期編戶齊民政策裏麵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春秋戰國之時,各國相互征伐,人口下降得非常厲害,而到了大漢統一之後,通過百姓的休養生息,人口得到了一個迅速的增長,擁有了足夠的勞動力,大漢的農業手工業等等也得到了井噴式的發展,市場繁榮起來,也才有文景之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