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三二章 漢代的秘聞(2/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10748更新時間:2023-05-02 12:09:02

    這是什麽意思?

    講授《道原經》麽,似乎是有這樣的一回事。蔡邕蔡老頭手頭上的孤本不少,因此除了在講一些正兒八經的經學之書外,同時也會講一些當代比較稀有的孤本,而《道原經》則是……

    哦,明白了。

    那麽荀諶的態度又是什麽?

    荀家的學問,嗯,之前有去過荀家,聽過其講過易經,那麽說來……

    那麽這樣說來,似乎也就可以說的通一些了。

    “天道自然,製天命而用之?”斐潛看著荀諶,忽然冒出了一句。

    荀諶不由得笑著搖搖頭說道:“君侯倒是對某家之學多有研究……如此說來,君侯欲用黃老之道?”

    黃老,就是黃帝和老子。這兩個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物,卻成為了一個學派的代表。其實荀子雖然說是被後世歸納為儒家的人,但是上可以說是有許多偏向於黃老之學的思想,所謂天道自然,天行有常等等,其實也是一種黃老的歸納和體現。

    在漢代,黃老之道曾經達到巔峰,甚至是漢代立國最開始的什麽五色五行五德,到後麵的天下之牝,天下之交,再到文景時期的天地相求,猶橐籥也等等,都是黃老的理念在作為主導。黃老之學倒不是什麽神神怪怪的學問,也不是僅僅有什麽煉丹修身養性的方術,而是兼容並包,在治國的理念上,黃老之學的人大多是認為應該“貴清靜而民自定”,不應該采用行政手段過度幹預民生……

    像後世的那種什麽調控,若是再黃老之學的人眼中,多半便是屬於攪亂天下蒼生的行為了。

    不過斐潛也知道,像黃老之學這樣的,主張要君主“無為而治”,其實是一種過於粒理想的狀態,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得到的,而且這個也跟不上時代的變化。雖然黃老之學在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等等方麵具備一定的意義,不過弊端同樣非常的明顯……

    斐潛也是笑笑,並沒有直接否認荀諶的推測,而是不可置否的說道:“不知友若以為然否?”.伍2⓪.С○м҈

    沒想到荀諶苦笑著,搖頭說道:“君侯若僅用黃老,便是敗落不遠矣。”

    斐潛有些驚訝,一個是因為荀諶居然這樣直接的說法,另外一個原因則是難道之前猜測錯了,其實荀家並不是重視黃老學說?

    荀諶對黃老之學不感冒?

    還是覺得六藝之術才是最佳選擇?

    斐潛還是決定再試探一下,想了一想之後,便說道:“漢之初興,接秦之敝。民失其業,路伏饑饉。天下既定,相約省禁,量祿度用,減賦生養。先有蕭相,曹陳而隨,文景盛世,貫朽粟陳,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此政有何不妥?”

    不得不說,漢代確實是因為采用了黃老學術才強大的起來的,也正是因為黃老這種柔和的政策,才緩和了從戰國時期就開始的相互之間的社會矛盾,將原本分裂已久,相互之間充滿了仇恨和紛爭的七國人民,重新整理成為了一個統一的國家子民,對於這一點,黃老之學確實是功不可沒。

    荀諶點點頭,但是又搖了搖頭,說道:“君侯言之亦有其理,然……君侯可知淮南王因何而反?”

    淮南王?

    誰啊?

    哦。

    “廢法行邪,懷詐偽心,以亂天下,熒惑百姓,倍畔宗廟,妄作妖言,恐罪加身,故而反之?”斐潛想了想之後,便采用了一個比較算是“公認”的說法。

    荀諶搖了搖頭。

    難道曆史上記載的並不是應該如此的?

    說實在的,斐潛現在了解的也僅僅是當代的一些事情而已,要說推到幾百年前的事情,斐潛到真的不是非常的清楚,自然也不明白其中的一些問題,因此斐潛便直接對著荀諶說道:“友若不妨直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