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070章胡漢規劃,北域都護(3/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554更新時間:2023-05-02 13:00:32

    鑒於胡人和漢人之間長久以來積累的矛盾,所以在麵對胡人因為雪災而不得不南下尋求庇護的,最大的要務並不是立刻保證胡人吃飽穿暖,也不是盡快幫助他們在短時間內恢複生產,而是先要削弱這些胡人的力量,確保穩妥、迅速、徹底地鎮製胡族諸部,控製大漢這片萬裏疆域。

    得益於後世某個號稱孔孟大學的提點,證明了對待異族之時,一味的講孔孟講待遇,是根本行不通的,隻會讓胡人得寸進尺,所以該下手的時候就要下手,隻有老實聽話的胡人才能算是好胡人。

    那麽怎樣才能讓胡人聽話?

    首先就是削弱胡人的力量。

    凡是進入大漢疆土躲避雪災的胡人,一律需要上繳人口和牲畜的半數。然後在上繳的人口和牲畜數目當中的一半,會成為斐潛的直接獲利,轉職為麾下雇傭兵或者是勞役,剩下的則是補充至當地屯田校尉管轄的屯田兵之中,負責耕作和放牧,這些上繳的人口和牲畜,五年之內返還一半,十年之後餘數返還。願意回去的回去,願意留下繼續當雇傭兵的也行。

    簡單來說,就是胡人要以人口和牲畜作為,換取在大漢北疆之中的一塊可以定居的土地。

    上繳就大多數不願意接受,押金麽,似乎就容易點頭了。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大漠當中的這些胡人,生存能力是高於漢人的,隻要牲畜不死,這些胡人就能繼續活下去,所以如果說對於胡人任其所需,毫無節製地賑濟他們,那反而養肥了他們餓了我們漢人自己,其結果不言而喻。所以大漠的這一攤子事,就必須先以武力鎮製諸胡,削弱他們實力,然後以農商畜牧,逐步開始漢胡混居、教化胡人,最後漸漸的漢化胡人,以達到以胡製胡,永久控製大漠的最終目標。

    杜畿皺眉,

    司馬懿冷笑著,似乎有些明白斐潛方才為什麽有冰冷目光了,緩緩的說道:

    司馬懿向斐潛拱了拱手,然後昂然說道,

    若不是現場還有驃騎將軍等一幫子的大佬在,司馬徽都忍不住想要插一會兒腰,可把自己牛掰壞了……

    當然司馬懿也確實有這樣驕傲的資本,兩次對於鮮卑王庭的冬季戰役,不僅是證明了驃騎軍隊有在冬季寒冷天氣下的作戰能力,更是完全打破了大漠之中的原有格局,使得整個大漠徹底的陷入了混沌期,再也拿不出一個可以和大漢相抗衡的部落集群。

    再加上斐潛之前派人和大漠當中的部落進行接洽,在鮮卑勢力衰弱之後,大漠當中牛鬼神蛇就都冒頭出來了,而這個時候,在胡人兼並重組之下,必然就會有很多小部落不堪擠壓,會傾向於南下。

    固然對於胡人來說,是相當苛刻的,但是總比全數被大部落吞並要好一些,更何況五年後還會逐步返還,這樣一來使得這個似乎看起來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斐潛向司馬懿點點頭,示意司馬懿可以結束話題了。

    然後龐統站了起來,摸了摸自己的胖下巴,然後開始接下去講述胡人內附之後的後續處理……

    胡人內附之後,主要會進行教化,使得胡人從潘屬轉變成為歸屬。

    藩屬很好理解,但是歸屬的標準麽,就是為大漢征戰多年,戰功彪炳,卓有功勳,衣華夏之,言華夏之,文華夏之,可上奏天子,使其加入漢籍,便可為大漢子民,享有和大漢子民大體上相同標準的待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