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495章大漢風(3/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740更新時間:2023-05-02 14:09:13

    這無疑是比較成功的,在光武帝時期的功臣,多數能夠善終。不像西漢開國將帥彼此間常常怒目相向,甚至刀兵相見,爭功爭賞,人腦子打出狗腦花出來……

    而當下斐潛召開這樣的一個會議,就很自然的被眾人認為是類似於光武帝這樣的舉措,是為了提前安排和告誡群臣,要約束自身,要兢兢業業。

    這無疑是一件非常振奮人心的事情。

    一方麵說明了斐潛並非想要完全摒棄經文,驅逐儒家,另外一方麵也說明斐潛是一個成熟的政治領導者,能夠未雨綢繆,勝過亡羊補牢。

    畢竟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領導者是亡羊還不補牢的……

    討論相當的激烈。

    東漢人崇尚道德,社會上盛行謙讓之風。

    嗯,至少是表麵上的。

    在東漢初期,在生活中上上下下身體力行,謙讓之態蔚然成風。並且這種謙讓的範圍是十分廣泛,凡對他人的忍讓、恭順和對名利的推讓都可以被稱為。

    此類事跡在《後漢書》中十分常見,但是隨之而來的,便是沽名釣譽。就像是後世有人排隊,相互謙讓,然後發現有人不排隊,結果還占據了好位置,這尼瑪還讓個屁?

    因此對於的懲罰的力度和速度,也就決定了是否能夠保持秩序的穩定。

    一方麵要認識到,另外一方麵也要建立一套對於的標準,否則定然會有人,瘋狂的追逐利益。

    這就是斐潛給這些學者大小儒者規劃出來的一個框架。

    大漢,風氣。

    在後世裏麵,斐潛見過太多的沽名釣譽的行徑,但是並非所有的具備性質的行為都是壞的,比如某些名人給災區捐款捐物,隻要真的是在捐,而不是借著捐的名義搞事情,亦或是出口轉內銷謀取利益,那麽這樣的也並非完全不可。

    儒家,原本就承載著教育的責任,這是儒家的創始者孔子一開始就擔負在肩上的豐碑,所以沽名也罷釣譽也好,重點是要做了什麽事,而不是唱得什麽歌。隻要搞清楚這一點,就不會在後世動不動要列隊看拉丁舞,尬笑聽謝謝你了。

    斐潛看著眾人議論紛紛,和龐統荀攸交換了一下目光。

    龐統微笑著,點了點頭,回應了一下斐潛的目光,而荀攸則是若有所思。

    荀攸跟隨著斐潛也有一段時間了,可是他依舊有時候會覺得斐潛一次又一次的超出自己的想象範圍。

    在荀攸感覺之中,斐潛就像是一個高居在天下棋盤之上的棋手,輕易的搬動著棋盤上的棋子,而身處於棋盤上的棋子,卻看不清迷霧之外的天地,隻能是看見自己前進的方向……

    作為棋盤的基石,是啞巴,是聾子,是瞎子。

    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能發出聲音的,是棋子。

    可是棋子也不能脫離自身的位置,當其脫離的時候,就是死亡的降臨。

    而在棋子之上,那些指揮著棋子的手,是否願意聽,願意看,亦或是思索未來,那就是可能決定了棋盤勝負的關鍵。

    荀攸微微抬頭看了看斐潛,又看了看堂中正在激烈的討論的眾人。

    這些人都是棋子,包括荀攸自己。

    是的,這些棋子都在發聲,似乎都在為了自己的未來在發出聲音,可是明晰未來的,卻隻有一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