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381章四句遺言(3/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846更新時間:2023-05-02 15:09:50

    沒有怎嘛辦?

    借勢……

    換成後世的話來說,就是。

    低下頭,舍棄臉,硬去蹭。

    什麽熱,就蹭什麽。

    看看後世那些各種,就能知道之前大漢的這些郎官,以及成為郎官的這些儒生是在做一些什麽事情了。

    蹭出名氣了,從儒生到郎官,蹭對主子了,便從郎官成為了執政官。

    這就是大漢一般的儒生必經之路。

    至於高等衙內,本身就在體製之內,自然就不用多走這一步。大多數的普通儒生,想要從一般的郎官搞倒一個實缺,基本上來說都要走這樣的一個過程。

    之前大漢風氣就是如此,所以也不能怪這些儒生怎樣,人總體是要吃飯的,為了吃飯,有時候低頭也在所難免,但是總不能就這麽一直低下去,然後最後不僅是自己習慣了,還以低頭搖尾為榮!

    甚至還要逼著其他的人,也學著他們一樣去低下頭搖尾巴!

    傳言孔子門下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並有十哲之名。好事者經常將他們分門別類。總的來說,孔子的學問,大體上可以算是圍繞協助當權者治理家國準備的,所以用現在的話講,其實孔子的儒學,就是參謀、顧問、智囊的學問。

    和法家,名家,縱橫家等等幾乎都是一樣的,並沒有說儒家就高貴,其他的就下賤,在這個意義上來說,都是為了政治上層機構服務。

    在先秦時期,特別是戰國時期,儒學的實際定義應該就是比較寬泛的。這可以解釋為什麽當時很多人爭奪儒學正宗的稱號。比如說荀子就說自己才是真正的儒家,將包括孟子在內的全都踩成了垃圾。

    有意思的是,荀子自己培養的又大多是法家骨幹。荀子講的是法家教的也是法家,同時又非說他自己就是儒家……

    這應該從一個方麵,反映出在春秋戰國時期,這個的概念還是比較寬泛的。

    但是到了漢代,的範圍就縮小了很多。

    漢朝的儒,是結合了陰陽家的學說,以孔孟為正宗,以董仲舒為代表,形成了漢儒,

    這個相對範圍較小的,則是成為了流傳後世的。

    這就是,儒之。

    墨家、楊朱之學、兵家、名家等等卻是獨立於所謂的學派。

    雖說墨子也講政治治理,但是出發點並非是服務於當權者,而是更傾向於普通民眾。

    楊朱更是以個人利益為先,進一步脫離了當權者,乃至脫離了與之關聯的政治管理。

    兵家雖然與當權者緊密聯係,但是他更接近於傳統王權的權柄的分化。

    名家則是相對獨立的,有自己一套話語體係的哲學,偏向於。

    還有被漢代儒吃掉的陰陽家,在借助了上古的巫術體係之後,又構建出了樸素的自然認知架構,以及部分的科學基礎,有很濃厚的跨學科色彩……

    原本,在華夏大地上,能盛開出五顏六色的花朵,能成長出各種各樣的森林。

    但是後來都被滅了,隻剩下了桉樹。

    桉樹本質也並非是壞的,因為人類本身的需求,所以有了。為了得到更多的紙漿,維護自身林業的利益,林業和紙業便是聯合起來鼓吹桉樹的好處,並且宣傳什麽桉樹林在成長到一定時期之後會將抽出的水和土壤肥力反哺回去……

    有反哺麽,確實也會有。

    但是實際上,為了獲得更多的木材,紙漿,為了更多的利益,這些桉樹永遠沒有的那一天,隻有林業和紙業的資本家鼓起的腰包,剩下的便是因為要下了重化肥,重農藥的,被抽了大量地下水大量肥力的貧瘠土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