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九 暗流湧動 第六十六章 內在動力(4/5)

作者:閃爍字數:16256更新時間:2020-02-25 03:05:21

    早在10多年前,紀佑國就意識到“人口老齡化”是共和國的最大敵人。王元慶更加清楚這個問題對共和國的危害有多嚴重,處理得好,共和國能夠在緩慢發展中度過最為艱難的幾十年,處理不好,共和國將永遠淪落為三流國家。

    應對人口老齡化,不是國家領導人的個人職責,而是整個社會的重任。

    甚至可以說,從紀佑國開始,共和國堅定不移的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社會。

    看上去,這個推測幾乎無法站穩腳跟。

    事實上,看得更深入一點就能明白其中的關聯。

    在共和國之前,有兩個鮮活的“案例”,一是日本,二是西歐。

    日本為了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走上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道路。原因很簡單,老齡化社會的消費能力遠不如正常社會,負擔則比正常社會高出許多,主要是老年人不是社會勞動力,不但無法產生社會價值,還需要獲得養老、醫療、保健等各方麵的社會福利,從根本上製約了整個社會的消費能力,增加了社會負擔。如果僅靠本國市場,日本永遠不可能解決老齡化問題。隻有通過加強出口,利用貿易盈利為本國的社會福利提供資金,從而降低老齡化對社會造成的負擔。

    西歐為了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采取了“東進策略”。蘇聯解體之後,歐盟迅速向東擴展,吸收了包括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與前南斯拉夫成員國在內的眾多前華約成員國,獲得了“新鮮血液”,雖然與日本的經濟政策不同,歐盟更注重政治政策,但是結果卻殊途同歸,即利用新成員國的市場、勞動力、發展推動力,帶動歐盟的經濟發展速度,解決由人口老齡化產生的各種問題。簡單說,就是“以新養,將老齡化問題轉嫁給新成員國。

    日本與歐盟的政策有一個共同點,即下遊市場。

    作為高端產業國,日本與歐盟都需要下遊市場。

    隨著共和國進入高端產業國行列,同樣麵臨老齡化問題,解決的辦法也隻有一個,獲得足以支撐整個國家度過老齡化時期的下遊市場。

    共和國能夠看到這個問題,那些做夢都想遏製共和國的國家也能看到這個問題。

    從本質上講,“美蘇冷戰”之後,美國不遺餘力的圍剿共和國,在共和國周邊建立起一道道密不透風的戰略防線,根本目的不是以軍事手段打垮共和國,而是要擋住共和國對外擴張的步伐,翦除共和國的下遊市場,將共和國的命脈掌握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手中。等到共和國的老齡化問題爆發後,讓共和國自行衰落。

    設想一下,如果沒有來自周邊國家的資源與廉價產品,沒有周邊國家對共和國高端工業產品的旺盛需求,共和國憑什麽通過高端產業迎戰老齡化問題?如果共和國仍然依靠那些勞動力密集型、資源消耗型與低附加製型的工業,隨著人口老齡化時代到來,在勞動力僅能獲得勉強養活自身的經濟回報的情況下,如何養活數以千萬計、還越來越多的老人,憑什麽推行促生政策、養活更多的孩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