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九 暗流湧動 第六十六章 內在動力(5/5)

作者:閃爍字數:16256更新時間:2020-02-25 03:05:21

    事實上,共和國也在這麽做。

    第四次印巴戰爭,讓共和國獲得了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斯裏蘭卡等擁有大約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以及由大約2億壯年勞動力組成的下遊生產國。東海戰爭,讓共和國獲得了東海地區的數百億桶石油與數千億方天然氣。東南亞戰爭,不但讓共和國獲得了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等擁有大約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由大約1.4億壯年勞動力組成的下遊生產國,還獲得了南海地區的豐富資源。半島戰爭,讓共和國獲得了擁有6000多萬人口的市場。

    “虧本買賣”不是沒有,日本戰爭就讓一個有1億4000萬人的市場變成了廢墟。

    相對於共和國14億人口而言,周邊地區大約8億人口的市場遠遠無法解決當前所麵臨的嚴重危機。即便將其他友好國家,比如伊朗、敘利亞、也門、埃及、利比亞、阿根廷、乃至非洲大陸受到10多個“窮朋友”全都算進去,也不足以使共和國在2070年之前不為產品銷路發愁。

    按照最保守估計,共和國要想平穩邁向2070年,至少需要總人口在25億左右、總勞動力在12億左右的海外市場與下遊生產地區。

    毫無疑問,共和國需要一個更加龐大的市場與下遊生產國。

    在此之前,共和國做得很好,隻是受美國因素的影響,最終搞砸了。

    顯然,經濟因素成了王元慶積極推動針對印度的大規模戰爭的內在原因。很簡單,擁有17億人口、在2070年很有可能突破25億人口大關的印度,將對共和國順利度過老齡化時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這也印證了一句話:經濟決定政治。

    會議結束後,王元慶把項鋌輝與裴承毅留了下來。

    準備工作不僅僅是大方麵的事情,經濟方麵的工作再到位,如果不能將經濟實力轉變為軍事實力,共和國不可能在戰場上獲勝。

    落實到具體問題上,軍事建設比經濟發展更能決定數年後的戰爭勝負。

    因為早就接到了元首首席助理的電話,所以裴承毅將最後一輪打擊行動的作戰報告帶了過來,還專門準備了一份能夠讓王元慶看懂的分析報告。為王元慶服務這麽多年,裴承毅知道元首不喜歡看那些過於專業的戰報。更重要的是,要想讓元首支持總參謀部的軍事建設規劃,就得讓元首明確知道軍事建設能夠帶來多大的好處。

    一直談到大天亮,項鋌輝與裴承毅才告辭離去。

    那份含有共和國新式武器裝備實戰表現的報告文件留在了元首府,隨後就被王元慶鎖進了絕密保險櫃。

    新式武器裝備的表現到底如何,隻有三個人知道。

    要到數年之後,外界才能從共和**隊的實戰表現中得知發生在2031年2月13日淩晨的那場戰鬥的真實情況!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