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 龍騰九天 第二章 大換裝(4/5)

作者:閃爍字數:16692更新時間:2020-02-25 03:05:23

    第三份文件中明確提到了這件事情。

    葉致勝已經在年初通過了總參謀部的換裝申請,計劃投入大約1500億元,對3個空降軍的600多架QW-26A與800多架QZ-25B進行全麵改進,升級為26B與DZ-25C,使陸軍航空兵的打擊能力與低空投送能力增強近2倍。

    1500億元,使3個空降軍的戰鬥力全麵提升,代價並不大。

    看到這裏的時候,裴承毅大概計算了一番,如果由國營軍工企業來做,國防部至少需要投入3000億元。中重集團隻開價1500億元,承諾在半年之內完成陸軍的改裝工作(隨後還將對海軍陸戰隊的近千架QW-26A與QZ-25B,以及海軍的400多架QZ-25B進行同樣的改進),還答應提供25年的維護保障(需另外支付費用),並且在更先進的推進係統開發成功之後,優先為陸軍提供技術支持。

    中重集團會做虧本買賣嗎?

    肯定不會!

    雖然陸軍這筆合同很有可能虧本,但是考慮到今後的維護費用,還有陸戰隊與海軍的改裝合同,中重集團肯定能賺錢。最重要的是,隨著改裝完成,新一代“垂直起降航空器”在戰場上大展神威,相當於為中重集團的軍火進行最有說服力的廣告,隻要能夠打開海外市場,中重集團不怕賺不到錢。

    事實上,大多數軍火商都在這麽做。

    以美國的洛馬公司為例,在向美軍銷售軍火的時候,洛馬公司很少賺錢,甚至經常虧本。比如F-35係列戰鬥機算上開發成本之後的單價超過1.5億美元,而賣給美軍的價格不到8000萬美元(2013年幣值)。通過美軍在戰場上做“廣告”,洛馬公司向30多個國家銷售了5000多架F-35係列戰鬥機,平均單價2.1億美元,不但找回了損失(美軍裝備2400架),還賺了數百億美元。

    民營軍火公司算的是“總賬”,而國營軍火公司算的是“單賬”。

    裴承毅也算了一筆賬。按照總參謀部的估價,中重集團為陸軍改進1400餘架戰機,平均每架虧損2500萬元,如果以同樣的價格為陸戰隊與海軍的1400餘架戰機進行改進,總計虧損700億左右。隻要26與25係列戰機能夠在全球銷售1500架,以平均每架盈利5000萬計算,中重集團就能收回成本。隨著“垂直起降航空器”逐漸成熟,逐步替代直升機,未來15年之內,全球市場總量在15000到20000架之間。26與25係列最先投入市場,至少能夠占據5成左右的市場份額。除掉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采購數量,中重集團能夠對外銷售4000到5000架,至少從中盈利1500億。

    賺錢不是壞事,至少能夠保證中重集團以最低廉的價格向共和**隊出售武器裝備。

    軍隊換裝絕不止一種或者幾種裝備,而是涉及到全軍的數百種、甚至上千種裝備。即便中重集團所占份額不到兩成,也能為共和國節約數千億軍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