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六十六章 有利有弊(5/5)

作者:閃爍字數:2650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41

    由此可見,在進行第二輪炮擊之前,另外2座海上基地已經完成疏散。

    準確的說,是組成海上基地的模塊船完全分開,並且以最快的速度向四周逃逸。

    如果說由3艘模塊船串聯起來的海上基地非常笨重,轉向時非常麻煩,那麽每艘長度僅有250多米的模塊船都非常靈活,不但轉向不成問題,緊急情況下還能迅速加速,逃離危險海域。在5艘模塊船都向外圍逃逸的情況下,4分鍾後的分布範圍超過了1億平方米,而第二輪炮擊在美軍指揮官下達疏散命令後10分鍾開始,炮彈落下已經是14分鍾後了,所以美軍模塊船的分布範圍超過了100億平方米,也就是大約10000平方千米。在此情況下,即便所有艦炮都以最快速度投射炮彈,擊中一艘模塊船的幾率都不會超過1%。

    從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記錄上就可得知,第二輪炮擊的命中率為零。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南海艦隊已經派出了航空打擊力量,而且直到4點45分才確定炮擊命中率為零,而這個時候,第一批起飛執行攻擊任務的戰鬥機已經發射了攜帶的反艦導彈。

    再組織第二次攻擊,肯定來不及了。

    即便讓留下來應付緊急情況的戰鬥機帶著反艦導彈起飛,也來不及追上以70節航速逃跑的美軍快速運輸艦。

    以當時的情況,最大的問題不是追不追得上,不管怎麽說,艦船的速度都要比飛機與導彈慢得多。問題就是,如果不能找到目標,飛機與導彈的速度再快也沒有用。而當時搜尋正在逃逸的美軍快速運輸艦,絕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正是如此,南海艦隊指揮官才不得不下達停止攻擊的命令。

    趕在天亮前,南海艦隊派出偵察機,開始搜索美軍快速運輸艦。雖然到6日中午,偵察機發現了出現在東麵2500千米處的美軍快速運輸艦隊,而且南海艦隊的艦載航空兵也做好了出擊準備,艦隊指揮官也下達了攻擊命令,在當天下午對美軍快速運輸艦隊進行了一次遠程攻擊,但是此時美軍艦隊已經在岸基戰鬥機的保護之下,而且第4戰術航空兵大隊的戰鬥機得到了預警機的支持,所以攻擊行動沒有收到任何效果。

    當天下午,南海艦隊轉向北上,前去與印度洋艦隊會合,針對美軍海上基地的戰鬥宣告結束。

    從這場戰鬥看得出來,電磁炮表現出了極為犀利的攻擊能力,特別是在極近距離的戰鬥中,電磁炮的作戰效率超過了其他任何製海兵器,甚至讓航空兵相形見絀,但是戰術思想相對保守,以及偵察力量相對缺乏的情況下,電磁炮的威力很難發揮出來,更難在關鍵時刻成為左右戰鬥結果的關鍵性力量。

    必須承認,製約電磁炮的不是自身性能,而是配套力量,特別是信息支援手段。

    從理論上講,螺旋電磁炮幾乎擁有無限的射程(物理學家早就做過計算,隻要輸出能量足夠大,甚至能夠將炮彈發射到月球上去),加上螺旋電磁炮對炮彈口徑、也就是炮彈質量的限製並不苛刻,所以螺旋電磁炮擁有非常巨大的開發潛力,完全有可能在射程上超過包括遠程巡航導彈在內的所有戰術類製海武器,成為海戰的頭號武器。要想把螺旋電磁炮的威力發揮出來,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信息支援問題,即如何獲得與提供及時、準確與全麵的戰場信息。

    可以說,這就是這場“海上炮戰”帶來的最大啟示。

    看懂這一點的,絕對不隻是共和國海軍。實事求是的講,作為受害者,美國海軍遭受的打擊可以用“刻骨銘心”來形容,為了證明電磁炮炮彈能夠對戰艦構成致命威脅,美國海軍甚至在20多天後,讓一艘攻擊潛艇秘密返回交戰海域,動用深海機器人,對沉沒的快速運輸艦進行了全麵勘測,掌握了共和國海軍電磁炮炮彈的第一手數據。總而言之,遭到這次打擊之後,美國海軍仿佛大夢初醒,開始在新戰術領域奮起直追。

    作為海戰的獲勝方,因為獲得的是一場不完全的勝利,所以共和國海軍在總結電磁炮的製海戰術時,把問題看得更加透徹。這一點,從共和國海軍在開發第二代螺旋電磁炮的時候沒有把射程放在首要位置上就看得出來,在共和國海軍眼裏,製約電磁炮在海戰中的作戰效率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射程,而是命中率。

    不管怎麽說,這絕對是一場劃時代的海戰,是一場足以顛覆所有傳統戰術的海戰。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場海戰改變的還不僅僅是製海戰術,而是整個作戰體係。雖然與其他兵器一樣,電磁炮不可能取代其他兵器,隻能成為作戰係統中最有效、也是利用率最高的一種兵器,但是在這場世界大戰中,作為最基本、也是最容易實現的能量武器,電磁炮將戰爭帶入了一個全新時代,一個由能量決定勝負的時代。

    可以說,人類文明也在這個時候邁入了能量時代!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